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曾流行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唐代的绘画作品中,许多美女都有着丰盈的身材。虽然今天我们可能难以理解这种审美,但当时的美丑观念大多由社会上层定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时,胖并不等于不健康,反而是“富态”的象征,代表着丰衣足食、家境富裕。
那么,今天的世界还有以胖为美的地方吗?答案是肯定的。在非洲,有一个与世界大多数地方审美标准不同的部落,那里以胖为美,越胖越被认为美丽。该部落的第一美女苏珊就体重达到300斤,她因此成为了部落的焦点,吸引了无数人的追捧。她的丈夫马鲁克因为妻子的美丽和广泛的追求者,不得不辞去工作,日夜守在她身边,防止她被他人夺走。
苏珊所在的部落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毛里塔尼亚,那里仍保留着以胖为美的审美传统。苏珊身高仅1.4米,却体重超过100公斤,在医学上属于严重肥胖,但在毛里塔尼亚,这种体型被视为美丽的象征。当地的经济条件较差,胖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富裕,因此,苏珊的丰盈身材意味着她的家境富足。
随着苏珊年龄的增长,她的美丽声名远扬,许多男子为她倾心。然而,苏珊早已有了心上人——从小与她一起长大的马鲁克。马鲁克深爱着苏珊,曾宣称非她不娶。1995年,苏珊和马鲁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整个部落的人都来参加,苏珊的美丽引得不少曾追求过她的男人惋惜不已。
婚后,马鲁克每天都为妻子而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于家里那个美丽的妻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珊的美丽成了马鲁克心中的负担。因为她体型巨大,行动不便,加上有很多追求者,马鲁克开始感到焦虑。一天,他回家时发现几名男子在家门口徘徊,而其中一位男子是苏珊的昔日追求者。马鲁克愤怒地赶走了他们,但他发现自己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最终选择辞去工作,转为自由职业,以便全天守在妻子身边。
虽然苏珊的美丽令人瞩目,但这种体型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苏珊的体重已经对她的健康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她的行动困难,且常常感到气喘。她的丈夫马鲁克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尽管如此,苏珊仍然被当地人视为最美的女性,她的肥胖反映了当地社会对美的独特理解。
毛里塔尼亚的传统审美标准依旧存在,在那里,女孩越胖就被认为越有价值,这种审美观念已持续了数百年。尽管这种传统在现代医学和健康观念下显得不合时宜,但它依然深深根植于当地人的心中。
然而,随着毛里塔尼亚经济的发展和外界的影响,这种审美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过度的肥胖对健康有害,国际卫生组织(WHO)也已将肥胖视为一种疾病。如今,许多女孩和她们的父母逐渐意识到,健康才是美的基础,追求适合自己的健康体型比追求极致的肥胖要更重要。
在现代社会,健康才是美的真正标准。无论是毛里塔尼亚的“胖美”,还是过去流行的“瘦美”,这些极端的审美标准都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身体健康,而不是追求某种不切实际的身体标准。
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但健康应该始终是追求美的前提。我们要学会辨识适合自己的美,并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