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称:10月5日晚,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乘坐索道缆车时被困。有游客吐槽当时被困轿厢,悬在半空中1个小时。还有游客表示,运行过程中索道多次停顿,人仿佛在高空中“荡秋千”。10月6日@张家界天门山5A景区就此事发布了情况通报,并表示向各位游客真诚致歉。
(10月7日红星新闻)
景区缆车悬停空中1小时,让不少人为被困游客捏了把汗。尽管景区事后发布通报致歉,称故障已排除,但游客被困高空时的不安、“荡秋千”般的恐惧,绝非一句“对不起”就能轻易抚平。对游客而言,这场“有惊无险”的经历或许会成为旅途阴影;对景区来说,此次事件更该是一记沉重警钟,面对安全事故,最好的道歉从来不是“说句道歉”,而是用扎实的行动确保“没有下一次”。
从事件经过来看,景区虽启动了应急预案,最终排除故障,但仍暴露了安全管理中的明显漏洞。通报显示,故障发生在18 时40分,排除时间为19 时58 分,长达1小时18分钟的处置过程中,游客被困高空,只能看着屏幕上“工作停车” 的提示等待。且有游客反映索道“多次停顿”,这意味着故障或许并非突发的 “偶发情况”,而是前期安全排查不到位的结果。景区作为 5A 级旅游景区,索道作为承载游客上下山的关键设施,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游客的生命安危。若日常维护、定期检修能更细致,应急响应能更迅速,或许就能避免游客在高空承受焦虑与恐惧,这份“道歉”本可不必出现。
更值得警惕的是,单纯的道歉容易陷入“犯错-道歉-再犯错”的循环。近年来,多地景区曾出现过设施故障导致游客被困的情况,事后多以“致歉”收尾,却鲜少公开后续的整改措施与长效保障机制。对游客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景区事后的“态度端正”,而是事前的“万无一失”。如果仅停留在“感谢监督”的层面,那么“下一次”故障仍有可能发生。
要实现“没有下一次”,景区需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一方面,要彻查此次故障原因,公开透明地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让游客知晓问题所在;另一方面,要强化日常安全管理,对索道等特种设备开展全面排查,建立更严格的维护检修制度,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还需升级应急处置能力,优化应急预案,缩短故障处置时间,为游客配备更完善的应急保障物资,确保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能第一时间缓解游客焦虑、保障游客安全。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对景区特种设备安全进行常态化检查,倒逼景区重视安全管理。
旅游的核心是体验,而安全是体验的底线。缆车悬停事件,既是一次警示,也是一次整改契机。让“吓一次”成为最后一次,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欣赏美景时,无需为安全担忧。缆车悬停空中1小时?最好的道歉是“警钟长鸣”不是“说句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