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
报告共计:96页
西藏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总结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西藏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以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为原则,明确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与路径,旨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区与旅游强区。
规划确立“一核、三廊、六区”的空间布局。“一核”即拉萨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核心区,强化集散功能与综合服务;“三廊”为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国之大道G219文化旅游走廊,串联沿线资源形成特色廊道;“六区”包括林芝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珠峰文化旅游区等,依据地域资源禀赋协同发展。发展目标分三阶段推进:2027年文化产业产值达200亿元、旅游总花费突破1000亿元;2030年文化产业产值300亿元、旅游总花费1300亿元;2035年文化产业产值500亿元、旅游总花费2000亿元,入境游客达90万人次。
重点领域突破聚焦四大工程。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打造“数智布达拉”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高原影视、音乐采风、艺术写生基地。精品景区建设工程对标5A级标准,升级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等世界级景区,培育纳木错、西藏博物馆等5A级景区,创建巴松错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名县建设工程推动县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城镇化结合,打造旅游名镇与特色村镇。精品线路建设工程构建三条文化旅游廊道、七条深度体验小环线、两条文物主题游径及四条非遗旅游线路,完善“快行慢游”网络。
产品供给创新覆盖多元需求。文化产品方面,推动唐卡、藏香等非遗产业化,升级《文成公主》等演艺剧目,做强“藏博会”等节庆品牌。高原旅游产品优化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康体瘦身等业态,开发边境风情与专项旅游项目。文旅融合产品培育夜间消费集聚区,发展红色旅游、赛事旅游、旅拍及数智文旅产品,通过VR/AR等技术提升体验。
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同步完善。交通上升级航空、铁路、公路网络,推进通景公路建设;公共服务强化场馆标准化与数字化,完善餐饮、住宿、购物等要素体系;服务保障聚焦通信覆盖、高原供氧、应急救援与厕所革命。同时构建“1+N”品牌体系,以“幸福西藏·扎西德勒”为总品牌,培育市场主体,拓展国内外市场。环境方面严守生态红线,实施污染防治与资源保护措施,确保发展与保护协同。
规划通过多维布局与机制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民族团结、经济支柱、绿色发展与固边富民的重要载体,助力西藏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