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出差,住酒店是件有点“排面”的事,五星级是标配,住进去不仅舒服,还能攒积分换服务。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开始选择全季、亚朵这些中高端连锁酒店,哪怕预算够住五星,也不一定愿意多花那份“溢价”。
以字节跳动为例,2025年上半年,他们就因为员工在周末住了超标酒店,直接通报批评,要求退钱。
这一幕,不只是个例。
阿里、网易这些大厂也都在压缩差旅预算,能不出差就不出差,能住便宜的绝不多花。
在这种背景下,全季、亚朵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2025年第一季度,华住集团(全季母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高达8.94%。而亚朵也稳步扩张,用标准化、舒适、稳定的服务,牢牢抓住了打工人的心。
五星酒店当然好,装修豪华、服务周到、自助餐丰富,甚至还有泳池和SPA。但问题是,出差的人有多少时间享受这些?
很多人反而更在乎:有没有洗衣房?床睡得舒不舒服?离地铁近不近?
全季、亚朵的定位很精准——不追求奢华,但在实用性上做到极致。
当然,全季和亚朵也不是没有问题。
随着火起来,扩张速度也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服务体验开始出现断层。
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吐槽住进“翻车门店”。
有的卫生不过关,有的设施老化,还有人住进亚朵,发现枕套上印着“医院logo”。
这让人对品牌的标准化管理打了个大问号。
问题的核心出在加盟模式上。
全季目前在全国有9000多家门店,亚朵的加盟比例也超过98%。
标准化,是连锁品牌的命门。
一旦体验不统一,用户的信任就会迅速流失。
全季、亚朵在国内做得风生水起,但要走向国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锦江之星早在2015年就收购了法国卢浮酒店集团,亚朵也在日本开了直营店,如家试水东南亚……但大多“雷声大,雨点小”,声量不大、扩张缓慢,甚至悄悄退场。
原因不难理解:国内靠“性价比”打天下,到了国外,光便宜没用,品牌认知、文化适配、管理体系,都是硬门槛。
近几年中高端酒店扎堆入场,供大于求,入住率下降,价格竞争激烈。
亚朵2025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每间可售客房收入同比下降7.3%,平均房价也下降了2.8%。
五星级酒店也在“摘星”自救。
为了摆脱老旧的评级体系,不少老牌酒店主动放弃星级,转向更灵活的运营方式。
从“星级”到“体验”,中国的中高端连锁酒店正在迎来真正的行业转型。
全季、亚朵之所以能火,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它们抓住了现代出差人群最核心的诉求:稳定、省心、实用。
但想走得更远,不能只靠加盟扩张,更要靠对服务细节的死磕。
用户不是因为价格低才留下,而是因为体验好才愿意再来一次。
真正的长期主义,不在于开多少家店,而在于每一家门店、每一次入住,是否都能让人安心。
这,才是中国酒店走向国际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