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故事2.0》拍摄花絮
扫码看视频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人民路,承载着记忆与烟火。这不,一个悠闲的雨天,金城小导游孟元玟诺和外籍友人Yonna一起,漫步人民路,感受它的新旧交融与生生不息!她们的讲述也拉开了兰州黄河国际传播中心策划的双语短视频栏目——《街巷故事2.0》的序幕!
走街串巷
青少年英语主播讲述街巷故事
天水路的烟火、农民巷的香气、箭道巷的悠长、张掖路的热闹、大众巷的温情……去年此时,由兰州黄河国际传播中心策划推出的《街巷故事》双语栏目席卷金城。兰州12位中小学生,穿行于金城的12条街巷,用文字与影像收藏了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叙事,用英语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家乡兰州。
去年,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的王霂紫带大家走进了金黄银杏树下的读者大道;兰州华侨实验学校的赵天妙带大家领略了兰州城隍庙的古老和张掖路步行街的时尚;而城关区一只船小学学生胡悦桐为大家介绍名为“一只船”的街却找不到一只船的原因等画面也令人印象深刻。
“这里有开了20年的干果铺、裁缝铺,巷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是它们的老主顾。”来自兰州树人中学的苏剑澍在去年拍摄金塔巷时忍不住跟记者分享起她对这条街的了解。她告诉记者,通过拍摄节目才知道这里原来有一段兰州城墙遗迹,“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也对兰州的大街小巷感兴趣。用英语给世界介绍我生活的地方,真是既自豪又兴奋!”
这些熟悉的地名通过孩子们的讲述,变成了有温度的文化符号。《街巷故事》栏目第一季播出后,不仅在海内外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更让许多兰州人感叹:“第一次听懂了这座城的心跳。”同时,还形成了意想不到的跨年龄层影响,许多老年人因为孙辈的参与,第一次通过智能手机观看视频。在海外留学的兰州学子纷纷转发,他们通过这些视频找到了思乡的慰藉。
栏目升级
透过中外双重视角展现兰州之美
今年,《街巷故事》栏目升级至2.0版本,从单人讲述升级为“双人互动推介”。兰州孩子化身“金城小导游”,与外国友人结伴同行,走进一条条熟悉的街巷,开启一场跨文化的城市漫游。
在新一季栏目中,兰州市十一中学的邹友亮和来自泰国的兰州大学留学生林杰海并肩走在中山桥上。在黄河边,邹友亮用流利的英文自豪地给林杰海介绍了许多家乡兰州的特色。“这就是刮碗子,这是兰州的特色三炮台,怎么样?”一路上,他俩也碰撞出了许多火花。
这种即兴互动展现了栏目的核心升级,没有背诵稿件的单向输出,而是真实的文化碰撞。在中山桥、南关夜市、兰州马拉松公园等地的实景拍摄中,孩子们需要应对外国嘉宾随机提出的问题——“兰州为什么被称为‘金城’?”“‘牛大’是什么?”但也正是在这些鲜活的问答中,兰州故事的讲述真正“活”了起来。
“中山桥我来过很多次了,每次都是打卡拍照,看看黄河,真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林杰海在结束拍摄后告诉记者,小导游带他“刮碗子”、游览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等等,这一系列的深度游都是他的“初体验”,让他十分惊喜,加深了对兰州城市文化的了解,“期待下次和小导游一起继续探索兰州。”
从黄河畔的三炮台,到碳水十字牛肉拉面的香气;耳畔是秦腔慷慨的韵律,指尖触摸的是百年金城留下的岁月痕迹。未来,您将在《街巷故事2.0》中看到这些小导游们穿梭在金城关文化街区、人民路、兰州老街、庆阳路、酒泉路、甘南路……他们用英语介绍的不仅是自己最熟悉的街巷,更是一种文化自信。世界听见的不仅是兰州的声音,更是中国年轻一代的开放与包容。
这一次,让我们透过本土与异域双重视角,重新发现街巷中埋藏的故事与温度。街巷依旧,故事常新。你,准备好了吗?
记者 何佳琪 温纪超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