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谢榭
编辑 | Sette
试运行仅33天,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的VIP“优速通”服务就在一片“这啥玩意儿?”的吐槽声中光速下线,比某些明星人设崩得还快。
“优速通”这东西,大家其实并不陌生。
从迪士尼的“尊享卡”到环球影城的“快速通行证”,这种“花钱买时间”的操作,早已成为国际主题乐园的财富密码,全球游客一边骂一边抢,真香定律永不过时。
然鹅,当同样的玩法被生搬硬套到以自然景观为核心的恩施大峡谷时,翻车翻得比过山车还刺激——不仅没解决“人从众”的排队难题,反而精准踩中了老百姓“最恨特权插队”的雷区。
9月3日晚,恩施大峡谷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咱试运行的VIP“优速通”,即日起,没啦!谢谢大家骂我们,我们听到了。
说白了,自然景区和人造乐园根本是两码事。主题乐园是你掏钱造梦我收钱圆梦,而自然景区本质是公共资源、是人类共同遗产。
你在这儿搞“花钱就能快人一步”,那不是商业创新,那叫挑战XX核心价值观。
有网友说得更直白:“基础服务都做得一团糟,还想着搞VIP圈钱?您配吗?”
景区运营方天天琢磨怎么搞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不能只会CTRL+C/CTRL+V。恩施大峡谷这波33天速通体验卡,完美演绎了:抄作业可以,但你连名字都抄就过分了吧?
“优速通”这玩意儿,祖师爷是迪士尼1999年推出的FastPass(快速通行证,FP系统)。最初,它完全免费,就是个纯纯的分流工具——帮你预约时间段、减少排队、提升体验,良心到哭。
后来,环球影城一看:“这功能好啊……不如我们收费吧?”于是推出了付费版“Universal Express”。
迪士尼一看不乐意了:“就你会收费?我也收!” 从此,“尊享卡”“礼宾服务”纷纷上线,乐园正式进入“钞能力玩家”时代。
但人家国际乐园牛逼在哪?不仅是收费收得狠,更是服务做得细。
你排队排到怀疑人生的时候,人家在队伍里给你放小电视、造景剧情、弯弯绕绕的栏杆让你错觉“快到了真的快到了”。而优速通通道和普通通道物理隔离,压根不给你“看见插队狗”的机会。
价格更是灵活到飞起:400–1800元不等,高峰期价格甚至是门票的2-3倍。就这,还抢不到。今年五一,北京环球影城优速通照样秒光。
这模式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成了乐园增长的超级引擎。
迪士尼最新财报里,乐园部门盈利增长13%至25.2亿美元——优速通,功不可没。
所以说,优速通从来不只是“插队券”,而是一套融合动态定价、精细化运营、体验管理的超级商业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迪士尼环球搞得飞起,恩施大峡谷一搞就凉?
表面看,恩施大峡谷也有现实压力:5A级景区、年游客破200万、五一单日2.7万人……堵是真的堵,骂也是真的骂。
于是8月,他们一拍脑袋:“我们也搞优速通!” 成人680元,儿童580元,涵盖缆车、索道、接驳车等“快速权限”。
但你细看:这680元里已经包含了370元大门票,实际快速服务只值310元——好家伙,优先坐个车就要三百多?你这缆车是镶金了吗?
更窒息的是操作:通道没隔离、动线没优化、普通游客看着“VIP”扬长而去,心态不崩才怪。“我排俩小时,你加钱就直通?这叫公平?”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自然景区 vs 主题乐园,根本是两种资源属性。
乐园是你造的项目,优速通是“多玩几个”的体验升级;而大自然摆在那,你看我看大家看,不存在“加钱多看几座山”这种逻辑。《旅游法》也明令禁止利用公共资源变相涨价。
说白了,恩施大峡谷的问题本质是:基础服务拉胯、交通混乱、体验糟糕——这些本该景区自己解决的基建问题,却试图让消费者通过加钱来“绕过问题”。
这不是商业模式,这是摆烂。
优速通这门生意,到底还能不能做?
能,但不能只会加钱不会做事。
所有增值服务的前提,都是基础服务到位。从头等舱到超级会员,无一例外。
景区要想让游客心甘情愿掏钱买“快”,首先你得让“慢”的体验也能忍吧?通道设计、排队互动、服务动线、节目内容……你得先让普通游客觉得“这队排得不算冤”。
举个正面例子: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80块玩3天,天天五六万人涌入。人家靠的不是快速通,是500多个节目轮番上演、互动体验拉满、内容密度极高。老百姓不是不愿意花钱,是要花得值。
这也正是迪士尼、环球的底层逻辑:用IP、内容、体验留住人,再用“优速通”作为体验升级选项——而不是救命稻草。
哪怕强如环球影城,五一期间优速通卖爆之后,也一样被骂“快速通里也排队”,体验贬值。
真正的运营之道,不在于拼命卖VIP,而在于:控制总量、科学分流、动态定价、体验优先。
你得让每一个人——无论掏钱与否——都觉得自己被认真对待了。
景区不是ATM,游客也不是韭菜。商业的尽头是真诚,模式的终点是体验。
别把消费者当傻子,因为你永远骗不过真正花钱的人。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和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