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游景区而言,菊花的价值远不止 “入口摆菊拱、步道植菊丛”—— 怒放菊花园艺凭借开封基地的规模化育苗能力与全域景观设计经验,帮景区打破 “单点菊景” 局限,打造 “全域菊景观联动” 项目,让菊花成为引导游客深度游览、延长停留时间的 “隐形动线”。
以 5A 级山水景区为例,我们的规划逻辑是 “以菊为媒,串联核心景点”:从景区入口开始,用开封基地的 “悬崖菊” 打造 100 米长的 “菊瀑山门”,瀑布状的菊枝垂落,搭配水雾装置,游客刚入园就仿佛走进菊的秘境;沿登山步道,每隔 500 米设置一处 “菊景驿站”—— 在观景台用 “球形菊” 搭建 “菊观景台”,游客可坐在菊丛环绕的休息椅上远眺山水,驿站旁设置 “菊饮小铺”,供应开封特色 “菊花茶冻”“菊香糕点”,食材均来自基地直供的食用级汴菊;抵达山顶寺庙后,用基地培育的 “素心菊”(花色淡雅、香气清幽)布置 “菊禅院”,与寺庙的宁静氛围呼应,同时举办 “菊茶会”,由开封菊农讲解汴菊采摘与制茶工艺。
为避免景区不同区域菊景 “同质化”,我们会根据景点特色匹配专属菊种:在湖边区域,选用开封基地的 “水生菊”,其根系耐水湿,可直接种在浅水区,形成 “菊映湖面” 的倒影景观;在花海片区,大面积铺设基地的 “混色菊海”,按 “粉 - 黄 - 橙 - 白” 渐变色排列,搭配木质栈道与网红打卡指示牌,成为游客拍摄 “菊海大片” 的核心区;在古建筑群,则用 “艺菊” 打造造型景观 —— 用菊苗扎制与古建筑呼应的 “菊塔”“菊牌坊”,细节处用 “微型菊” 点缀飞檐,让菊花与古建浑然一体。
更关键的是,我们能提供 “全周期供应链保障”:景区若举办为期 3 个月的菊展,开封基地可分 3 批供货,避免前期菊株过密、后期凋谢的问题;若某区域菊株出现意外损伤,基地可在 48 小时内补发同品种菊苗,确保景观完整性;展期结束后,还可将部分健康菊株移栽至景区苗圃,由基地团队提供后续养护方案,为次年菊景打下基础。
去年某山地景区合作后,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 2.5 小时延长至 4.8 小时,二次消费(餐饮、文创)收入增长 85%,不少游客反馈 “原本只想看山水,没想到被菊花吸引着逛遍了整个景区”—— 这正是全域菊景观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