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上高的美食版图里,蹄花绝对是响当当的“硬菜担当”,更是本地人逢年过节、招待亲友时不会缺席的招牌。这道佳肴最绝的是那一口滋味——入口肥润却丝毫不腻,嚼着粑软又不失韧劲,端上桌时热气裹挟着醇厚香气直往鼻腔里钻,勾得人食指大动。
要做出这般地道的蹄花,食材的挑选是关键第一步。当地人独爱蒙山土猪的前腿蹄花,对猪的品相还有着严苛讲究:猪龄得控制在一年以内,体重也得卡在 80 斤到 95 斤之间。这般精挑细选自有道理——这样的猪蹄,皮带着恰到好处的厚度,底下筋络纵横,胶质含量格外丰富,就连瘦肉也分布得均匀,难怪炖出来能做到肥而不腻,口感层次十足。
处理蹄花的工序也藏着门道。先把猪蹄放在火上烙去细毛,再仔细刮洗得干干净净,露出白净的皮肉。接着下锅焯水,待浮沫浮起便捞出来过凉,让肉质收紧。到了第二遍焯水,诀窍就来了——往锅里兑上些蒙山水酒,酒液在沸水里翻涌,既能彻底祛掉猪蹄的腥味和血水,还能让蹄花定型更稳,为后续入味打下好底子。
高压锅内放入酱油、米酒、八角、姜、葱,炒好糖色一起倒入锅内,将蹄花煮至八成熟,捞出放入碗中,加入卤汤上笼蒸上2个小时,直到肉质酥烂。
蒸得软糯的蹄花,还得经一道软炸的“淬炼”。油温慢慢催着,外皮渐渐变得微脆,内里却依旧保持着柔润的筋骨,既把那软嫩的口感牢牢锁住,又悄悄收了收油脂的腻感,一口咬下去,脆与软在嘴里交织,清爽了不少。之后将蹄花小心扣入盘中,码得整整齐齐,等着最后的“点睛之笔”。另一边,小火慢慢搅着勾芡,汤汁渐渐稠得能挂住勺,泛着油亮的光,淋在蹄花上。原本就香的蹄花,这下滋味更添了几分浓郁厚重,勾得人直咽口水。
再添上三味特色佐料:上高特产白肉姜、紫皮大蒜腌制成的糖醋姜、糖醋蒜头,上高本地尖椒制成的尖椒酱,让人食欲大开。
上高蹄花,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份流淌在味蕾里的乡愁,一种镌刻在民俗中的祝福。它用软糯鲜香的口感,诉说着赣西大地的饮食智慧;以肥而不腻的滋味,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美满的永恒期盼。从精心选材到匠心烹制,从古老寓意到现代传承,蹄花的每一道工序、每一缕香气,都在讲述着上高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
那一碗油润酥烂的蹄花端上桌,配上酸甜的腌姜蒜与鲜辣的尖椒酱,一口下去,是满足的滋味,更是团圆与吉祥的象征,让每一位品尝者都能在唇齿留香间,感受到上高独特的烟火温情与文化底蕴。
来源:江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