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下水储量66万立方公里,非洲人宁愿去水坑打水,也不愿意挖井,为什么?
创始人
2025-09-07 22:51:04
0

非洲人咋不打井喝地下水?京味儿唠这背后的难,可不光是没钱的事儿

家人们,咱先掰扯个知识点 —— 科学家说全球地下水储量是地表水的 100 倍,听着是不是特解渴?可转头看非洲,好多人还提着桶去浑水坑里打水,喝了脏水得疟疾、霍乱的都不少。这时候咱就纳闷了:明明地下有那么多水,非洲朋友咋不打口井呢?是不想还是不能啊?

今儿个咱就用京片子,把这事儿唠透了:非洲地下到底有多少水?为啥打井这么难?是缺钱、缺技术,还是有别的门道?咱别光站着说话不腰疼,得看看人家的真实困境,别动不动就说 “他们不重视健康”—— 有些选择,真不是 “想不想”,是 “能不能” 的事儿!

一、非洲地下藏着 “大水缸”,可这水难挖啊!

先说说非洲的地下水,那可不是一般的多。有数据说,非洲地下淡水资源总量约 66 万立方公里,单说撒哈拉沙漠底下的 “努比亚含水层”,储量就有 15 万立方公里 —— 您知道这数有多吓人不?比咱国家所有湖泊的总水量还多 3 倍!要是能抽上来用,多少人都够喝了。

可问题是,这水藏得太深了,跟藏在保险柜里似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取出来。就说撒哈拉沙漠周边,地下水埋深普遍超过 50 米,有的地方甚至得往下挖 200 米才能见着水。200 米啥概念?相当于 70 层楼那么高,就凭咱平时见的那种小破井,根本挖不动。

再看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这儿倒是热带雨林多,地下水埋得浅,按理说打井容易吧?可您别忘了,热带雨林里全是参天大树,树根盘得跟蜘蛛网似的,地面上全是枯枝烂叶,想找块平整的地儿打井,先得把树砍了、把草清了,光这活儿就得花不少钱。有当地人说,清理一亩地的植被,雇人、买工具,没个几百美元下不来,这钱对他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还有更头疼的 —— 不是所有地下水都能喝。非洲好多地方的地下水,要么含氟化物、砷超标,要么盐分太高,喝了比脏水还害人。就说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周边,地下水氟化物含量是 8 毫克 / 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才 1.5 毫克 / 升,这都超 5 倍了!长期喝这种水,牙会变成黄黑色(氟斑牙),骨头还会变形,走不了路的都有。

您说这咋办?想喝就得装过滤设备,可一套简易的除氟设备就得 2000 美元。咱换算下,当地居民年均收入也就几百美元,2000 美元相当于他们 3 年的收入 —— 这不是逼着人家 “喝毒水” 吗?要么花 3 年工资装过滤器,要么喝脏水赌运气,换你你咋选?

二、打一口井要花 10 年工资!这钱谁掏得起?

咱再说说打井的成本,那可不是 “挖个坑、插根管子” 这么简单。咱以肯尼亚为例,打一口 50 米深的手压井,您猜得花多少钱?

首先是设备钱:钻井机得租吧?钢管、水泵、井盖得买吧?这一套下来就得 1.5 万美元。然后是人工:得雇 5-8 个工人,连续干 5-7 天,工资加起来得 3000 美元。非洲好多地方没公路,设备运到偏远村落,还得租卡车,又得 2000 美元。加起来一算,一口井总成本约 2 万美元!

再看看当地收入 —— 肯尼亚农村居民年均收入也就 2000 美元,2 万美元相当于 10 年的收入!这啥概念?相当于咱一个月挣 5000 块,要花 50 万买个水龙头,谁舍得?有村民说:“我就算不吃不喝 10 年,也凑不够打井的钱,还不如每天去河边打水,虽然脏点,但不用花钱。”

不光是钱的事儿,还缺技术。非洲好多村落连 electricity(电)都没有,钻井机得靠柴油驱动,可柴油也得花钱买,而且不是所有工人都会操作钻井机。有回肯尼亚一个村子想打井,雇了个外地来的钻井队,结果钻到 30 米就卡壳了,机器坏了不说,还没见着水,最后钱花了不少,井还是废的,村民们只能干着急。

还有运输的难题。非洲好多村落藏在深山里,卡车开不进去,设备得靠人扛、靠驴拉。有个纪录片拍过,把一根 6 米长的钢管运到村里,得雇 10 个壮汉,走 3 天山路,光运费就比钢管本身还贵。您说这打井的成本,能不高吗?

三、打井难,维护更难!井坏了没人修,白花钱

比打井更让人头疼的是维护。非洲好多村落好不容易凑钱打了口井,用个 1-2 年就坏了,最后还是得去喝脏水。

为啥坏得这么快?您想想非洲的天气,夏天能到 40 多摄氏度,手压井的水泵不是塑料的就是铸铁的。塑料水泵经不住晒,容易老化开裂;铸铁水泵呢,非洲的水含盐分高,容易生锈,用不了多久就转不动了。换一个水泵得 300 美元,相当于当地居民半年的收入,谁愿意掏这钱?

有个肯尼亚的村民说:“我们村 2019 年打了口井,刚开始大家都高兴,不用去河边挑水了。可去年夏天水泵坏了,村长去镇上问,换个泵要 300 美元,村里没人愿意出钱,最后井就废了,现在还是得去河边打水。”

还有更糟的 —— 有些井打出来后,因为管理不当,反而被污染了。非洲好多村落没有垃圾处理站,村民们把垃圾扔在井边,下雨的时候,污水顺着土渗进井里,井水就变脏了。有卫生组织去检测过,有些用了两年的井,水里的细菌含量比河边的水还高,喝了照样得传染病。

您说这事儿闹心不?花了 10 年工资打井,用两年就坏了,要么没人修,要么修了又污染,换谁也不想再折腾了。好多村民说:“还不如去河边打水,虽然累点,但不用担心里里外外花钱,最后还是喝不上干净水。”

四、别再说 “他们不重视健康”!这是现实逼的

网上总有人说:“非洲人宁愿喝脏水也不打井,就是不重视健康。” 这话可太冤枉人了 —— 不是他们不重视,是他们没别的选。

您算笔账:去河边打水,不用花钱,每天花 2-3 小时就能挑够一家人喝的水;打井呢,得花 10 年工资,还得担心维护、担心污染。虽然喝脏水有感染疾病的风险,但当地居民常年喝,多少有点抵抗力,而且疟疾、霍乱这些病,用点廉价的抗生素就能缓解(虽然容易复发)。可要是花光所有钱打井,最后井坏了,不仅没水喝,还没钱看病,这风险更大。

有个医生在非洲工作过,他说:“我见过好多村民,明明知道喝脏水会生病,可还是得喝。有个老太太跟我说,她儿子去年得了疟疾,花了 5 美元买了点药就好了;可要是打井,得花 2 万美元,就算把家里的牛卖了也凑不够,还不如把钱留着给孩子看病、上学。”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点 —— 在非洲好多村落,取水不光是为了喝水,还是一种社交活动。每天早上,妇女们提着桶去河边,一边打水一边聊家常,谁家孩子考上学校了,谁家娶媳妇了,都是在河边传出来的;有时候年轻姑娘还能在河边认识小伙子,找对象呢。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不是一口井就能改变的。

有个非洲姑娘说:“我每天早上跟我妈去河边打水,路上能跟邻居聊天,特别开心。要是村里有了井,大家都在家门口打水,就没人跟我聊天了,多没意思啊。” 您看,这事儿还牵扯到生活习惯,不是光靠 “讲道理” 就能解决的。

五、想帮非洲喝上干净水,得懂他们的难

其实这些年,好多国际组织都去非洲帮着打井,可效果并不理想。为啥?因为好多组织只想着 “打井”,没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

有个国际 NGO(非政府组织)在非洲某国打了 100 口井,结果一年后,80% 的井都坏了。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教村民怎么维护,也没建立维修基金,井坏了没人管。后来他们改了办法,打井的时候让村民也参与进来,教他们怎么修水泵,还让每个村凑点钱,建立维修基金,井坏了就能从基金里拿钱修,这样一来,井的使用率就高多了。

还有些组织,不光帮着打井,还帮着建水处理厂,教村民怎么过滤水、怎么保护水源。有个埃塞俄比亚的村落,国际组织帮他们打了井,还建了个小型水处理站,把含氟的水过滤干净,再分送到村民家里,村民们只要每月交 1 美元,就能喝到干净水。现在这个村,再也没人因为喝脏水得传染病了。

您看,帮非洲喝上干净水,不是简单地 “打口井” 就完事儿了,得考虑到他们的经济状况、技术水平、生活习惯,得让他们能承担得起、能维护得了、能接受得了。不然就算打了井,最后还是会变成废井,白花钱。

六、结语: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多理解人家的难

唠到这儿,咱也该明白为啥非洲人不打井了 —— 不是不想,是打不起、修不起,还得考虑生活习惯。咱不能光看着 “地下水多”,就忘了人家的现实困境:10 年工资才能打一口井,坏了没人修,就算打了井,水可能还不能喝,换谁也得掂量掂量。

现在网上总有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评判别人,说 “他们要是重视健康,就该怎么怎么样”,可您别忘了,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对非洲好多人来说,每天能填饱肚子、孩子能上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还有精力和钱去追求 “喝干净水” 这种 “奢侈品”?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就该放任不管。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企业、志愿者去非洲帮着改善饮水条件,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得理解他们的难,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得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帮他们。

最后咱也盼着,有一天非洲的朋友们都能喝上干净的地下水,不用再去河边挑脏水,不用再担心喝了水得传染病。毕竟,喝上干净水,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不管你在哪个国家、哪个地方。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相关内容

出海旅游:人际关系的考验与...
当游船缓缓驶离港口,窗外的城市轮廓逐渐模糊,甲板上的人们往往带着对...
2025-09-08 01:49:34
【视频】阳江海陵岛12个景...
受今年第十六号台风“塔巴”影响,为保障市民、游客及景区安全,自9月...
2025-09-08 00:51:01
四川旅游攻略参团游5天4晚...
作为一名热爱旅行的驴友,每次踏上新的旅程都像是打开了一本未知的书籍...
2025-09-07 23:52:48
2025广佛肇旅游联盟文化...
2025年9月7日晚,2025广佛肇旅游联盟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在岳阳...
2025-09-07 23:52:11
杭温高铁一周年:文旅与铁路...
2024年9月,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一年以来,这条连接杭州、桐庐...
2025-09-07 23:51:18
原创 ...
非洲人咋不打井喝地下水?京味儿唠这背后的难,可不光是没钱的事儿 ...
2025-09-07 22:51:04
梅州考察:深圳市春江庐山大...
6 月 6 日,以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爱民...
2025-09-07 21:52:02

热门资讯

出海旅游:人际关系的考验与成长 当游船缓缓驶离港口,窗外的城市轮廓逐渐模糊,甲板上的人们往往带着对远方的憧憬 —— 碧蓝的海水、异国...
【视频】阳江海陵岛12个景区景... 受今年第十六号台风“塔巴”影响,为保障市民、游客及景区安全,自9月6日晚间起,阳江海陵岛12个景区景...
四川旅游攻略参团游5天4晚报价... 作为一名热爱旅行的驴友,每次踏上新的旅程都像是打开了一本未知的书籍,而这次四川之行,无疑是我心中最精...
2025广佛肇旅游联盟文化旅游... 2025年9月7日晚,2025广佛肇旅游联盟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在岳阳成功举办。这场跨越岭南与湘楚的文旅...
杭温高铁一周年:文旅与铁路的双... 2024年9月,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一年以来,这条连接杭州、桐庐、横店、仙居、温州等地的铁路,不仅...
原创 地... 非洲人咋不打井喝地下水?京味儿唠这背后的难,可不光是没钱的事儿 家人们,咱先掰扯个知识点 —— 科...
梅州考察:深圳市春江庐山大酒店... 6 月 6 日,以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爱民为首的一支由行业精英组成的高规格考...
四川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报团5日... 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仙境,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