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派新闻报道,近日,有华中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家长发视频称,送孩子到大学报到的家长,如果没有订酒店,可以免费在学校住宿休息,卧具都是新的,并表示“华农人文关怀真的太棒了”。
↑家长休息区,可以过夜。图据九派新闻
开学季,家长送大学新生入学是校园一景。然而,由于开学时间集中,许多大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家长的住宿可能会成难题。为此,有些家长选择提前“抢订”学校周边的酒店,有些家长则不得不连夜返程。
也因为此,华中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璟表示,之所以设立家长休息区,一方面是考虑到比较困难的家庭,不想让他们为住宿而烦恼,可以在学校住几天陪伴孩子,另一方面是方便订不到酒店的家长。休息区位于体育馆内,男女分开,带空调、卫生间和淋浴间。
一番话展现出学校对家长处境的感同身受,也让我们感受到大学校园的浓浓人情味。固然,学校的职责是教育学生,家长的烦恼并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合理利用体育馆等学校资源,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解决家长的难题,这是“本分”之外的“情分”。
事实上,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从高中进入大学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的他们,虽然大多已年满18岁,但不可否认仍缺乏社会经验,骤然进入一个全新环境,难免会感到迷茫和紧张。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也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做好过渡衔接。
因此,学校为新生家长提供住宿,既让家长能更从容地陪伴孩子,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也是一场无言的教育实践。教育并不止于课堂教学,更应有对完整人格的培养、对未来生涯的规划等。一次免费住宿展现出来的温情,能大大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一次与人为善的示范。
此外,这也是家校之间的一次交流契机。家长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学校,学校也有更多机会与家长沟通。事实上,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家校之间的沟通仍不可少。过度呵护可能妨碍年轻人的独立成长,但畅通交流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其实,除了华中农业大学,还有多所高校都为家长提供过类似“福利”。比如,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将体育馆等场所布置为临时住宿区,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则搭建爱心帐篷供家长休息。多地高校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这一痛点,并积极为家长提供便利,这也充分说明,“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更在于人文精神之大。小小举动,体现出大学的人文关怀。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