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午后,山东聊城东昌府区的摩天轮欢乐城门口排起了百米长队。排在最前面的是来自济南的三年级学生冯小宁,她一边摇晃着手中的XR体验券,一边向身后的小伙伴“安利”:“博物馆奇妙游能看到哪吒闹海的新剧情,比动画片还逼真。”今年暑期,这座传统游乐场因引入扩展现实(XR)技术而迅速升温,工作日客流达8000人次,周末突破1.5万人次,成为山东省内亲子客群的热门目的地。
XR并非简单叠加的“电子噱头”。在欢乐城占地1200平方米的体验仓内,12台4K激光投影与实时定位系统把物理空间转化为可交互的虚拟场景。佩戴不到300克的轻量化头显后,孩子们乘坐的不再是普通旋转木马,而是“变身”深海潜艇——每一次俯冲都会触发水流特效;或在“博物馆奇妙游”中推开殷商青铜门,与数字人哪吒并肩作战。项目技术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团队介绍,系统采用inside-out追踪,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足以让6—12岁儿童产生稳定的空间沉浸感,同时避免眩晕。
运营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自7月1日开放以来,两个XR项目累计运行时长已超过1100小时,平均每次体验耗时8分钟,复玩率达34%,远高于传统游乐设备的15%行业均值。值得注意的是,体验内容并非一成不变:技术团队每两周更新一次主题支线,最近新增的“海洋保卫战”章节直接把当晚实景儿童剧的剧情前置到虚拟场景中,实现线上线下的叙事联动。
这种“XR+内容IP”的模式也改变了传统乐园的收入结构。过去,摩天轮欢乐城以门票和单次设备消费为主;今年暑期,XR项目采用“基础门票+场景解锁”的分级付费,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42%。景区运营经理张昌莲坦言,科技附加值让人均停留时间从2.7小时延长到4.1小时,直接带动餐饮和周边衍生品的销售。
XR的介入还意外解决了传统游乐行业的“痛点”——淡旺季差异。以往暑期高温常常导致室外项目午后客流锐减,如今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在恒温体验仓内“错峰”游玩。景区为此将原室外排队的遮阳棚改造成预演厅,通过播放科普短片提前科普海洋垃圾危害,形成情绪铺垫。8月3日的一场暴雨中,室外项目全面停运,但单日客流仍保持在7000人次以上,其中82%购买了XR体验票。
不过,新技术也带来新课题。现场观察到,部分低龄儿童在体验过程中出现“虚实不分”的困惑,摘下头显后仍试图用手触摸虚拟角色。对此,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王利刚建议,乐园应在入场前增加“虚实边界”简短培训,并在出口设置“现实回归”过渡区,以降低儿童认知负荷。
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截至8月5日,全省已有7家传统景区试点XR升级,直接带动暑期亲子游订单同比增长65%。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晨光认为,XR并非替代传统游乐,而是通过叙事、交互和即时反馈,把原本“被动乘坐”的机械体验转化为“主动参与”的混合现实游戏,“这标志着儿童乐园正从‘设备竞争’迈向‘内容竞争’的新阶段”。
夜幕降临,摩天轮灯光亮起,冯小宁和父母再次排进XR体验队伍。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集齐了哪吒、敖丙和深海鲸鲨的虚拟徽章,“明天还要来打卡隐藏关卡”。在这片被技术重新点亮的老乐园里,传统旋转木马依旧在转,只是转进了孩子们用想象力共同编写的数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