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全域旅游发展背景解析
红安是一块神奇的红土地,是“中国第一将军县”,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诞生了红四方面军,重建了红二十五军,抗战爆发后,红二十八军还在此改编成新四军第四支队。
红安为新中国的成立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在册革命烈士达22552人,在中国工农军红四方面军队列中,曾经每三个战士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个英烈中就有一个属红安籍,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被誉为 “全国烈士县”。
为纪念红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为国捐躯的英灵,1952年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成为新中国唯一以“红”命名褒奖的县。1958年,毛泽东主席殷切叮嘱红安党员干部,“要保持红安永远红”。2010年元月,习近平同志视察红安时指出“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从1923年建立党组织以来,直到解放的27年间,红旗不倒,武装斗争从未间断,值得研究!”。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安是全国一流、湖北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鄂豫皖三省革命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地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红安奋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提升红安红色旅游服务水平,持续擦亮“红安永远红”“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旅游品牌,增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辨识度和唯一性。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红安人,立足红安从事红色旅游接待工作十余年,也多次前往全国各地革命老区学习和交流。特别是2024年当选为红安县旅游协会会长后,一直深入红安文旅企业调研和多次座谈,带着问题和困惑几次前往延安、井冈山等地互访交流,收获颇丰。
红安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间、多产融合、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如何“以红为魂”带动红安全域旅游,下面我结合红安具体情况,浅谈我对红安旅游发展的思考:
一、政府引导,多方协调,规范管理
红安在革命年代就有地方武装配合正规部队打胜仗的优良传统,如今政府搭台,文旅企业唱戏,齐心协力把红安文旅做大做强。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政府相关部门要多次到一线实地做调研,听取红安本地红色研学接待机构和文旅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全面规划,根据红安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政策和规划,大家对红安旅游信心百倍。
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目前红安红色旅游点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例如县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4A景区正在申报5A)和董必武故居属于红安革命地纪念中心管理(属于黄冈市直单位),李先念故居纪念园(4A景区)属于红安干部学院(湖北省直单位),七里坪长胜街(3A景区)属于红安县文旅局管理。多头管理带来实际工作的处理难度,假设其中一个单位对发展红安红色旅游出勤不出力,如何管理?或者游客对景区投诉,如何让红安县文旅局一个股级单位文旅执法大队去监督和处理几个正处或者副处级红色景区?未来红安应积极筹划成立红色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对辖区内的所有景区进行统一规范运营管理。
政府应精简文旅奖励政策办理时的繁琐手续,要实事求是的制定快捷的简单的政策落地生根。真正在一线的文旅企业,忙于做实事,更怕造假影响征信,很多没有得到政府的补贴和扶植,反而给一些没有什么业绩的空壳文旅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一起把申报资料做得完美骗取政府奖励资金。是否可以考虑从政策层面减免红安当地旅行社和培训机构在红安境内的讲解费,精准帮扶红安本地文旅企业。如今大数据联网开票统计数据非常准确无误,对酒店和景区根据实际接待人数单独制定奖励政策等。切实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旅游企业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丰富产品,深挖内核,红绿结合
红安不仅红色资源丰富,也走出了很多知名文人,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叶君健都是红安人,可以建设相应纪念场馆,打造“红安文人之旅”。丰富文旅内涵,让游客在追寻红色足迹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红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举办文人文化节、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作家前来交流,提升红安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文化爱好者前来探访。
提升室内大型红色实景演绎《我和我的红安》,户外实景剧《红安永远红》演出效果和提炼内容,增加红安楚剧团小剧演出频次,可以考虑让游客互动节目,结合红安县城一河两岸红色文化元素配合绚丽灯光发展红安夜游产品,进一步提升红安旅游文化品质和内涵。
进一步对高桥镇红马寨九龙朝珠景区进行打造和故事挖掘。高桥镇影视拍摄外景基地可加强建设开发利用,配合红安影视城打造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黄安县城、战斗阵地和农村场景。打造沉浸式拍摄体验场景和互动旅游项目,让游客“走入影视中”,感受历史与艺术的交融。若对影视城充分利用,可成为红安旅游新的亮点,为红安旅游添彩。
红安绿色资源同样丰富,天台山和爱河、杨山河、帝王湖和锦绣铜锣、南斗天湖、知青茶场、华家河镇著名的古村落祝家楼、八里湾镇鄂东百年吴氏祠堂,还有县城的一河两岸美景和夜游等各具特色文旅项目,应把红色与绿色资源相融合,让游客来红安有更多的选择。比如体验“重走长征路”,分成不同体验强度 和风格的线路设计。把高桥镇红马寨、永佳河镇叶河村和七里坪杨山设定为一小时徒步体验;把永佳河南斗天湖,锦绣铜锣和帝王湖设为二小时探索运动;把徒步天台山和爱河,九焰山作为三小时拓展活动,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具有红安红色元素的文创产品,让红安地方性文创产品具有收藏和纪念意义。研发和制作具有红安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原有的花生,油面,大布,布鞋,鱼面,绿豆粑,高山茶叶等基础上提高质量和品味,还有包装设计提升和多途径销售,形成价廉物美的系列红安地方特产畅销,打造“红安味道”品牌,让游客带得走、愿意带。
三、树立品牌,拓宽渠道,加强宣传
不断强化“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红安文旅品牌, 宣传推广红安红色品牌和知名度,让全国人民记得住,看得见。
一方面立足湖北,以武汉为中心引流全省游客来红安,做好湖北省内引流和宣传推广工作;团结大别山各县市文旅一起推出大家喜欢的旅游线路。另一方面利用红安有高铁站和高速公路直达红安优势,离武汉机场也很近,可以和武汉连成一片,重点发展江浙、上海、广东、福建等游客前来红安。
邀请知名企业和明星开展各项宣传推广活动,各地优质旅行社来红安踩线,多了解红安,给外地旅行社相应优惠政策。邀请全省各地文旅局局长和每个县市旅游协会携当地旅行社来红安参加活动,共同推进红色旅游“线路互通、游客互送、宣传互推、资源共享”。
目前红安很多部门在制作和出版宣传红安的资料不规范,还有书籍或者音像宣传片,存在几个版本,导致红安革命传统教育不规范和不严谨,特别是从1923年建立党组织以来,直到解放的27年间,红旗不倒,武装斗争从未间断,有的政府部门写26年,有的写28年。红安开国将领人数,有的部门数据是223位,有的部门说是291位。建议由红安县委和政府出版规范的统一的红安各红色景点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或者讲解词,规范简述红安革命史和红安精神内涵,发放给红安各单位,红安各旅行社或者培训机构,或者赠送前来红安的游客。
力争请省委省政府或者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多组织大型活动在红安举办,特别是三大精神宣传活动在红安举行,或者联合大别山各地在红安举办三大精神宣讲大赛,增强红安的知名度,进一步巩固红安在红色旅游领域的标杆地位。
红安县委县政府组织宣传和文旅部门、红色研学接待机构及红安旅行社带着文艺演出、宣传资料和文创产品外出宣传红安,充分发挥重点城市红安商会的人脉助力红安宣传,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红安,走进红安。红安教育局带着研学机构应主动对接湖北省和周边省市教育部门,前往省内外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开展推广和宣传,特别是想方设法力争武汉教育部门大力支持,邀请武汉各学校师生组团来“中国第一将军县”体验红色文化底蕴、振奋精神、开创未来。红安优秀的文化小剧走进武汉大型社区,邀请武汉几个大型社区负责人来红安考察,让利各社区物业,让社区组织游客来红安参观游玩。红安各单位应主动对接上级和外地兄弟单位,邀请对方来红安参观学习培训,配合各单位来红安做好对接服务。
红安的历史与精神,不仅镌刻在纪念碑上,同样闪耀于荧屏之中。如《上甘岭》、《夜袭》、《亮剑》、《旋风司令韩先楚》、《战将》、《血符》《惊沙》、《铁血红安》等一部部经典影视作品中,那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原型,也正是源自于这片红色的热土—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借助影视文化的广泛传播,红安的英雄故事被亿万观众所熟知,这为我们宣传红安、打造文旅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邀请影视歌明星和正能量网红来红安开展多种方式营销,与时俱进宣传红安,让全国人民了解红安,走进红安。
四、吃住游购,共同发力,提升质量
提升红安全域接待服务质量,让游客来红安玩得开心,住的舒服,吃的鲜美。加强红安旅游和农业深度合作,红色教育、游览观光和农事采摘等相结合。让游客在红安体验正宗柴火灶的饭菜好吃不贵,经济实惠,留得住游客的胃。
把红安评选的十大餐饮名店、十大名菜、十佳民宿等食、住、行、娱、游、购整合成了红安旅游资源库,向各种网络平台推介,让游客来红安前做好攻略。
苦练内功,提升红安各单位和景区接待服务水平,全民树立红安英雄城市形象,特别是体制内红色景区要转换思想,提升服务意识,热情周到服务游客,杜绝红色教学点接待领导笑脸相迎,接待群众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的现象。每年组织旅行社和红培机构参与,邀请司法公证处和主管部门全程监督,举行一次对红色教学点公开公正的现场不记名投票评分排名,媒体及时公布排名,催进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重点打造红安本地5到10家做得好的旅行社和红培机构,制定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红色+绿色+美丽乡村+古色+红色演绎+拓展+美食等结合全域旅游融合。全域旅游既要找县长,更要找市场,只有让广大游客满意,市场主体赚钱了,才能生存和发展,更能做好红安旅游。
完善游客投诉渠道和快速处置机制,与公安、交通、市监、卫健等部门协同合作,加强旅游旺季景区周边秩序、安全、卫生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游客安全。特别防止网上负面影响,制定旺季接待应急预案。旅游景点应对旅行社团体提供绿色通道,丰富景区讲解人员配备及合理收费,提高服务质量,引入本地导游应对景区讲解员不充足时的补充。旅游旺季时,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红色景区做好游客接待。安全第一,要防范于未然,周期性进行防火防灾、突发事故处理、疫情防控等演练。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是红安境内最集中和最有代表的红色接待教学点、红色旅游参观点及相关活动的接待点,也是红安红色旅游重要窗口,建议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作为提高接待服务质量的示范试点,带动全县各红色景点整体接待水平,热情周到和文明规范的接待成为省级示范点,加大宣传也是宣传红安红色旅游。
五、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重视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人才是旅游发展的核心。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与时俱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元化的旅游人才队伍,提升一线讲解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良好形象。红安红色景点从业者至少应有中专或者高中以上学历,有导游证或者教师证,或者有文博初级职称,一线接待工作人员年纪控制在50岁内,让想做事,能做好事的年轻人成为红安文旅冲锋的主力军,确保年轻化,专业化。选择优秀人才入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优秀导游、讲解员给予实质奖励与社会荣誉,增强职业认同感。多请红安籍成功人士和文旅专家,为红安旅游献言献策。
留住文旅人才在红安发挥大作用。县政府从政策资金上支持荣获省级、市级、 县级文旅行业表彰人才在红安本地创业,助力红安红色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导游队伍管理,政府应制定全县统一的规范标准的导游解说词,每年组织导游培训,提高导游队伍质量。
随着红安在全国知名度火爆,急需增加各景点高素质讲解员人数,提高讲解员工资福利待遇,留住优秀红色专业讲解员安心尽心工作。在旅游接待旺季,培训有潜力素质高的青年在职教师做带班老师和临时讲解,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讲解员队伍的作用。
六、协会牵头,团结协作,共谋发展
加强红安旅游协会组织的重建,让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秀人才加入红安旅游协会,发挥红安旅游协会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政府,联系文旅企业,加强全国各红色景区对接互动和推介宣传,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既团结本地旅游社和培训机构,也联手省内外知名的旅游和红色研学开展单位合作双赢。提升红安本地导游员带团规范化,适时组织理论学习培训,对优秀导游员予以实质奖励。
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业态,兼具精神传承与经济发展双重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社会意义。红色旅游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红安干部学院、红安党校、民营接待服务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互补,特别是来红安一天或者两天参观游玩的游客,不适合到红安干部学院和红安党校培训的,建议推介给红安本地有合法资质的口碑良好的专业团队接待。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和红安党校对民营接待单位应多指导和传帮带,要协调接待好外地来红安参观学习团队,做到无缝对接,不能让红安红色旅游走样。
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红安党校、县文旅局、财政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红安本地红色接待服务机构、让红色旅游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做大做强。让红色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如促进各景区、酒店业、餐饮业、交通、特色农业等的发展。
总之,在红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红色+绿色+古色+美丽乡村+文艺演出+拓展体验”等模式,整合本地景区和周边景区,红培机构、旅行社、酒店、餐饮等旅游资源,共同推出旅游精品路线,携手开展联动营销,通过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团结合作,精准引流,发挥集体优势,助力红安各旅游企业更好的抱团发展,服务红安全域旅游。
七、红色旅游,与时俱进,数字转型
利用VR等数字科技引入沉浸式体验项目,还原革命场景,让游客触摸有温度的革命历史,使红色文化从“可观”走向“可感”、从“记忆”走向“共鸣”。捕捉游客特别是青年游客的体验习惯与需求,利用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热门媒体矩阵,创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形式,实现红色旅游全媒体线上和线下推广。特别红安红色教学点多,资金有限,不可能每个红色参观点配专业讲解员,可以通过扫码免费听讲解等模式补充,让大家来红安更好的了解红安,推动红色旅游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深度合作,通过设立红安旅游发展的专业智库、培育相关专业人才等方式,对红色知识教育、旅游规划、专业讲解、展览展陈等方面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说一千,道一万,要想方设法让全国游客多来红安。虽然各地旅游竞争激烈,有志者千方百计,无智者千难万难,大家共勉!让红色旅游的兴起,成为地方经济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几年红安旅游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做了很多实事,取得了很多成绩,就让我们立足本地资源,共同擦亮“红安永远红”的金字招牌。全体红安旅游人要共同努力,让红安成为大别山地区最值得来游玩的城市,让全国更多人愿意来红安,喜欢红安,让游客“一次红安行,一生红安情”成为更多游客的真切感受,共同谱写红安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红安人,因为热爱红安,试着整理了一些想法,个人水平有限,可能不够全面,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大家能提供一些如何发展红安旅游好的思路,对事不对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留言批评指正!感恩一直对我予以帮助和支持的良师益友!)
供稿人:杨建文
红安县旅游协会会长
红安县首家接待中心主任
(原红安县革命传统教育中心)
湖北省级共产党员示范户
红安县第十一届优秀政协委员
黄冈市文旅产业创新创业人才
红四方面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