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年头,新鲜的行业不断涌现。
瞧,那陡峭的峨眉山台阶上,
一群职业陪爬人正用他们的肩膀和专业技能,
支撑起一个新兴的旅游服务行业,
也承载着当代旅游业转型的期许与争议。
“峨眉山会惩罚每一个嘴硬的人。”
这句网络流行语道出了峨眉山攀登的艰难。
近日,一段多名陪爬队员或拉、或背、或抱,
甚至肩扛女游客登山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有人质疑这样爬山的意义何在,
也有人怀疑服务是否存在“擦边”嫌疑。
面对争议,团队领队杨先生坚定回应:
“我们是纯‘绿色陪爬’,没有任何隐形服务。”
01 山岳旅游新业态,陪爬服务应运而生
峨眉山攀登并非易事。
从山脚到山顶全程需要12至18个小时,
对普通游客是不小挑战。
今年25岁的杨先生是峨眉山本地人,
曾从事过军训教官、辅警等职业。
去年7月,他看到外地有人从事陪爬行业后,
便成立了一个专业陪爬团队。
团队成员大多是以前一起做过军训教官的同事,
也有游泳教练等。
无独有偶,在泰山,
21岁的付同学也从去年6月开始提供陪爬服务。
作为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
他在网上发布陪爬帖子接单,第一单就是“背娃爬泰山”。
河南云台山景区今年也推出了专业运动员陪游服务,
招聘了20名体育专业毕业生组成“陪玩团”。
前不久,热播剧演员史元庭甚至也跨界做起了泰山陪爬,
他在视频中展示腹肌,
称自己符合“泰山陪爬”的专业素质条件,
一时间冲上热搜,引发无数网友热议,
如今陪爬这个职业真的成为朝阳产业。
02 安全与情绪价值,陪爬服务多重角色
“我们陪爬首要的是保障客人安全,
因为峨眉山路线比较长,
路上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
比如说蛇、虫、蚊、猴之类的。”
杨先生向记者介绍。
陪爬队员拥有扎实的体能基础,
具备野外生存、卫生救护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除了安全保障,他们还会讲解峨眉山文化与风光,提供情绪价值。
在泰山,付同学也表示陪爬需要为客户提供情绪价值,
路上能说话,不孤单,累了相互扶持。
泰山陪爬者还会帮背包、提供爬山基础装备、规划最优路线。
史元庭甚至提供“边讲冷笑话边腿部按摩服务”,情绪价值满满。
03 价格与收入波动,陪爬经济初步形成
据了解,峨眉山陪爬团队的一对一服务价格为798元,
一对二则为每人598元。
团队成员费先生介绍:
“一般情况下,爬一趟来回要花两天时间。”
在泰山,白天陪爬价格为一次599元,晚上699元,
史元庭的收费也基本在这个区间内。
付同学最初的收费标准是200元一单,后来涨价到300元。
收入方面,旺季时峨眉山陪爬人员每月收入可达1万多元,
但淡季游客少时,每月收入也就三四千元。
泰山的全职陪爬人员月收入也在8000元至10000元不等。
04 网络走红背后,争议与质疑不断
随着陪爬服务在社交媒体走红,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有网友问道:“如果爬山要人背要人扛,
那爬山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更有部分网友质疑涉嫌“擦边”。
还有网友直接提问:“不想爬,可以全程背吗?”
对此杨先生回应:
“陪爬队员不会主动去拉客人的手或者抱客人、背客人,
只有在客人同意或者主动要求的情况下,才会提供帮助。”
他坦言,确实有部分女游客是冲着体验来的,
要求短暂地背一下、抱一下,但时间都不长。
05 客户反馈积极,认可服务价值
今年28岁的焦女士在成都从事酒店行业,
3个月前选择了峨眉山陪爬服务。
“自己爬担心有安全风险,觉得他们挺专业的。”
让她开心的是,对方提供的情绪价值特别到位,
可以帮背东西、给予鼓励,还教如何保护膝盖。
在读大学生张女士也表示,爬到99道拐时实在爬不动了,
“陪爬队员背了一二十分钟,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
后来觉得其实真没啥。”
06 专家观点:行业亟待规范发展
对于新兴的“陪爬”服务,
乐山市旅游协会执行会长成红表示,
峨眉山“陪爬”职业的兴起,
反映出现在旅游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
陪爬并非体力辅助那么简单,
既要有安全保障,也要有情绪价值提供以及类似导游导览服务。
成红认为,当前陪爬行业缺乏准入门槛与服务标准,
在人员资质认定、安全保障责任、
服务内容边界等方面需进一步规范。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芮欢月律师表示,
陪爬行业作为新兴服务领域,
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服务规则和标准。
“当下陪爬服务提供者主要通过社交平台招揽顾客,
且普遍采用口头约定,双方权责并不明确。”
07 市场需求显著,女性游客尤为青睐
据杨先生介绍,截至目前,其团队已经陪爬1000多名游客,
其中女性游客约占九成,男性只占一成,平均年龄30岁左右。
在他看来,可能是女性对爬山安全风险更为重视,
也更关注情绪价值的提供。
在泰山,付同学也观察到类似现象。
有陪爬需求的客户主要是单独爬泰山的女性,
也有带着年幼孩子爬山的家长。
泰山上的付同学因为“背娃爬泰山”的视频走红后,
找他的人太多,实在接不过来。
峨眉山的杨先生背过最长时间的一个女游客,
背了1小时,全是陡坡。
> 正如《礼记》所言: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这些陪爬人正是找准了旅游市场的薄弱环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支持。
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深化,陪爬行业能否从边缘走向主流,
关键还在于能否建立标准化服务规范和职业认证体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钟栎娜表示,
“私人陪游”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行程和更本地化的服务,
甚至包括拍照、爬山等个性化服务,
但这当中往往暗藏责任不明、权益无保障等法律风险和隐患。
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个新兴行业真正有章可循、可持续发展,
让游客在享受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