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水竹坪社归原小镇,阳光和煦,微风轻拂,处处洋溢着乡村旅游的蓬勃生机。这个以秀丽风光与质朴乡村风情吸引八方来客的旅游村,迎来了一群青春洋溢的身影——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急救‘护’乡,星火守安康”实践团。他们带着传播急救知识的热忱与担当,为这片热闹的土地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影响广泛的急救知识科普活动。
洞察隐患,旅游热土藏安全之忧
荆竹村作为乡村旅游的璀璨明珠,每逢节假日与旅游旺季,游客便纷至沓来,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然而,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背后,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由于地处乡村,急救资源相对有限,医疗设施不够完善,专业急救人员也较为稀缺。一旦游客或村民在游玩、劳作过程中遭遇意外伤害,如突发疾病、意外摔伤等,及时的急救措施往往难以迅速到位,这无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实践团成员们深知这一现状的严峻性,他们通过前期深入的调研与实地考察,敏锐地察觉到了荆竹村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的空白与不足。于是,他们毅然决定在此开展科普活动,旨在为村民和游客的生命安全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现场授课,急救技能传递安全之光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们瞬间化身为专业且耐心的“急救导师”。他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演示,向村民和游客们详细传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一系列实用的急救技能。
在心肺复苏教学环节,成员们一边在模拟人道具上精准示范标准动作,从胸外按压的频率、深度,到人工呼吸的吹气量、吹气时间,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一边邀请村民和游客亲自上手操作,在他们实践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居民和游客演示心肺复苏 韩延洋 摄)
止血包扎教学同样精彩纷呈。成员们展示了多种常见的止血方法和包扎技巧,如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等,并针对不同部位的伤口,演示了相应的包扎方式。村民和游客们纷纷踊跃参与,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童心筑梦,急救种子播撒希望之田
在活动的一角,一支由游客小朋友组成的团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的光芒,紧紧跟随着实践团成员的讲解,小手也不自觉地跟着比划起来,仿佛在迫不及待地汲取急救知识的养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游客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韩延洋 摄)
实践团成员们格外关注这群可爱的小朋友,他们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小朋友们讲解急救知识。在成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准确拨打急救电话,清晰描述现场情况,还掌握了心肺复苏技能。一位小朋友满脸自豪地说道:“我以后也可以像超级英雄一样,在别人受伤的时候帮忙啦!”这些稚嫩而坚定的话语,宛如一颗颗急救知识的种子,在小朋友们纯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未来必将绽放出守护生命的花朵。
(图为游客练习急救知识 韩延洋 摄)
此次急救知识科普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荆竹村这片旅游热土。实践团成员们用他们的热情与专业知识,为村民和游客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相信在未来,这些急救知识的种子会在荆竹村茁壮成长,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安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安心与温暖,共同绘就乡村旅游的美好新画卷。
(图为实践团成员大合影 韩延洋 摄)
通讯员:石雅、刘玉琦、杨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