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成都双流机场的玻璃幕墙外飘着细雨。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到达大厅,鼻腔里突然钻进一股若有若无的花椒香——这大概就是四川给我的第一个下马威。手机屏幕亮起,导游小宇发来消息:"姐,我在2号出口举个熊猫玩偶等您嘞!"这个90后小伙后来成了我们这趟蜀地之旅的活地图,他的电话18682654771至今还在我通讯录里存着,像一枚四川旅行的通关文牒。
第一天的成都用毛毛细雨给我们接风。宽窄巷子的青石板路泛着水光,我举着竹签串起的糖油果子,看雨水在龙抄手店招的鎏金字体上聚成水珠。小宇变戏法似的掏出几个一次性鞋套:"雨季来耍,这个比雨伞管用。"下午的杜甫草堂,雨打在茅屋顶上沙沙响,让人恍惚听见诗圣在吟诵"窗含西岭千秋雪"。晚上在蜀九香火锅店,红油锅里翻滚的毛肚让我理解了什么叫"巴适得板"——小宇教我们用香油蒜碟降温,这招让上海来的王阿姨免于辣到喷火的窘境。
第二天的熊猫基地堪称大型治愈现场。看着半岁大的团子从木架摔进软垫,整个观景台爆发姨母笑。小宇揭秘:"熊猫其实一天排便40次,饲养员都练就了黄金铲屎手法。"下午的金沙遗址,太阳鸟金饰在射灯下流转着三千年前的光芒。当解说员说到古蜀国可能因洪水迁徙时,天津来的老李突然插话:"这不跟咱海河闹汛一个理儿?"引得众人哄笑。晚上锦里的三大炮现场制作,糯米团砸在铜板上的"砰砰"声,比抖音神曲还让人上头。
第三天开往都江堰的大巴上,小宇拿着扩音器讲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智慧,活像单口相声演员。站在鱼嘴分水堤,看岷江水被一分为二,忽然明白什么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午在景区外吃的农家乐,腊肉炒蕨菜香得让人想舔盘。下午青城山的道观藏在湿漉漉的雾气里,穿道袍的工作人员用扫码器"叮"地一声收香火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人会心一笑。
第四天的峨眉山之行从凌晨四点开始。旅游中巴在盘山公路甩出一个个漂移,后排大姐的晕车药成了紧俏物资。金顶的云海像打翻的牛奶罐,十方普贤金像在晨光中显形的刹那,满车人齐声"哇——"。下山时遇见猴群拦路,小宇紧急教学:"塑料袋藏包里!它们认得零食包装!"结果沈阳大哥的渔夫帽还是被猴王抢去当了临时尿布。
第五天的乐山大佛之旅充满戏剧性。我们正感叹古人如何在崖壁雕出71米高佛像,突然暴雨倾盆。小宇急忙带我们躲进景区茶铺,请喝茉莉花茶暖身。雨停后佛脚平台积了水,倒映着大佛形成奇妙的"佛踏莲台"景象。晚上回成都吃的老妈蹄花,雪豆炖得化在汤里,苏州来的小夫妻连要三碗米饭。
第六天的自由活动日,我按小宇推荐的清单暴走成都:早上去人民公园鹤鸣茶社抢竹椅,看大爷用长嘴铜壶表演"苏秦背剑";中午在无名冒菜店和拼桌的绵阳妹子分享红油蘸碟;下午在鸳鸯楼拍完照,转角就撞见正在吃蛋烘糕的团友老周——他得意展示手机里刚拍的熊猫邮局限定邮票。
这趟六天五晚的行程,包含交通、食宿、门票和导游费人均约2800元。小宇的18682654771这个号码,后来成了我们微信群里的"四川百事通"——谁要买正宗郫县豆瓣,谁想订九寨沟的民宿,甚至有人咨询川菜厨师证考试,他都能给出靠谱建议。记得最后告别时他说:"四川嘛,来过一次是旅行,来三次就是回老家了。"此刻我翻着手机里那张在都江堰拍的合影,背景里小宇举着小旗子笑得见牙不见眼,突然就想念起锦江边那碗加了醪糟的冰粉了。
编辑:小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