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游”
做强“老家达县·宜美达川”文旅品牌
达川区擘画文旅发展新蓝图
7月25日,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三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推进达川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擘画了达川文旅发展新蓝图,明晰了具体方向和举措,并就如何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资源配置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明目标
文旅强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多彩米城。 (向阳 摄)
《决定》提出,达川区要全力打造“老家达县·宜美达川”文旅品牌,建设文旅地标,做靓文旅名片,实施文旅推广计划。
“老家达县·宜美达川”是达川区委书记倪欣在达川区三届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达川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达县”是达州地区旧称,承载着达州人民的记忆与乡愁,作为达州主城区之一,达川区提出“老家达县”能激发更多人的干事创业热情和激情;而“宜美达川”则是达川人民建设“宜商重商、生态净美,宜业兴业、产业富美,宜居乐居、环境优美,宜人达人、风尚和美”的共同愿景。做强做大“老家达县·宜美达川”文旅品牌,属于达川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宜居乐居”“环境优美”“宜人达人”“风尚和美”等美好愿景的战略拼图。
《决定》对未来两到五年,达川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做强文旅产业规划了具体目标。《决定》提出,到2027年,达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引育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文旅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达川特色和优势的文旅融合业态。到2030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文旅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消费动能更加充沛,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强区旅游强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定举措
推动文旅全域全业态发展
乌梅山景区
《决定》提出,要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全力发展“烟火气”都市游,提质发展“老家味”乡村游,提速发展“原生态”康养度假游,传承发展“老达县”文博游,延伸发展“新厂景”工业游,引育发展“新磁场”赛事演艺游。
“全域旅游”的概念由来已久,主要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统筹配置,各行业积极融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为旅游者提供全时空、全过程的体验产品,全方位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而文旅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与农业、工业、商业、体育、教育等均可跨界融合,具有消费拉动、产业渗透、业态催化、民生提质等多重功能。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既是达川区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具体要求,也是达川区立足实际的切实举措。在自然资源方面,达川区群山环抱、水系蜿蜒,铁山、雷音铺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植被丰富、生态良好;乌梅山景区借助全国最大的乌梅原生资源林不断提质扩容,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米城大米、晚熟柑橘、高山茶叶等农业资源不断打响知名度。在文化资源方面,达川区依托石桥“烧火龙”、法门武术、安仁板凳龙等非遗项目,石桥列宁街、城区两馆一街、钢琴博物馆等特色建筑群,以及达县米线、石梯蒸鱼、赵家肥肠等本土美食,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旅活动,打造了部分文化旅游经济带,催生了部分文旅消费场景。
《决定》提出全力发展“烟火气”都市游,推进城市更新,做强特色街区,打造特色景点,培育“烟火里的慢生活”城市文旅景区;依托州河廊桥、音乐公园等场景,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依托三里古街、钢琴博物馆、杨柳商贸园等资源优势,以及板凳龙、烧火龙等非遗项目,打造文创集聚区。提质发展“老家味”乡村游,依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快“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开发传统村落,培育水乡景观,提升田园风光,打造“村景融合”乡村游微景点。提速发展“原生态”康养度假游,依托全区山水、温泉、森林、中医药、美食等资源,加大设施建设;依托森林、药材等林木资源,开发复合型森林康养产品,打造近郊度假核心节点;依托亲水资源开发亲水产业,打造夏日清凉休闲康养目的地。传承发展“老达县”文博游,打造一批文博场馆;提档升级石桥列宁街、“虎南大”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点,发展红色文化主题游;引入科技展示手段,打造全景式巴文化文博游第一站;推动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景区,推动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转化为文旅产品。延伸发展“新厂景”工业游,推动工业园区向文化旅游资源延伸,培育工业旅游新场景,打造生活性服务业体验场景;加强工业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构建“老家达县”工业记忆基地。引育发展“新磁场”赛事演艺游,加快建设城市多功能文体设施,加快形成区域性赛事活动中心;提升赛事演艺活动筹办水平,健全服务保障机制。
《决定》还就提升达川区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开展交通运输常态化提质提升行动,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能力;开展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提升景区周边配套服务能力;加强文旅市场规范化建设,做强旅游安全法治保障,提升旅行社、导游、酒店和景区服务质量;推进文旅服务智慧化,全面实现“一部手机游达川”。
强保障
深化文旅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帝源农场
在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方面,《决定》提出创新文旅产业链招商机制,引进有实力、有经验、有品牌的企业参与景区、民宿酒店、旅游装备制造等投资建设;推动区属国有企业聚焦文旅领域实体化转型,参与景区开发、文化文物知识产权开发、文创品牌运营;培育中小微企业围绕民宿、露营、文娱、文创、演艺等新业态发展,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健康发展,梯度培育中小文旅企业,建立重点文旅企业“服务包”,建立文旅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决定》提出出台《达川区国有文体旅场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方案》,分类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单位收入正常增长和分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放开文博单位经营自主权,鼓励其结合市场需求拓宽经营范围;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提高文艺院团创演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适应市场能力;稳慎推进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引导专业化市场化头部企业和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开发运营。
在优化文旅整合资源要素配置方面,《决定》提出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探索设立达川区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文旅重点项目、重大活动、文创产品研发推广;完善文旅用地保障机制;鼓励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等资源发展乡村民宿等文旅融合业态;支持通过“一宅两院”等模式发展民宿,合理利用林道、林业生产管理用房等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开展旅游公共服务;加强文旅人才引进培育,支持特别优秀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并放宽学历、资历、层级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文旅项目优先入库,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
“全会高位擘画达川文旅深度融合新蓝图,区文体旅局将闻令而动、见之于行,勇当践行《决定》精神的宣传员、主攻手和先锋队,奋力描绘文旅深度融合新画卷。”“石桥镇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奋力争创天府旅游名镇,为构建达川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石桥力量!”在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三届十二次全会召开期间,与会人员围绕达川文旅发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在文旅发展新蓝图下,达川各地各部门将锚定文旅发展目标,聚焦六大文旅业态,推动文旅全域全业态发展,不断做强“老家达县·宜美达川”文旅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为达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旅动能。
记者 何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