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城市公园带着绿意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公园旅游正悄然兴起,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新风尚。
哈尔滨松花江畔,晚霞满天,在江边的石阶上已坐满了人,几位老人在夕阳下翩翩起舞,江鸥在天际间划出优美的弧线,手风琴悠扬的旋律混着松花江的浪声,将这座城市的百年记忆娓娓道来。
盛夏的哈尔滨,绽放着独特魅力——那些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公园,不仅是绿意盎然的休憩之所,更串联起这座冰城夏都的文化基因。
漫步在中央大街尽头的斯大林公园,十多位老人在手风琴和手鼓的伴奏中齐声合唱起《鼓浪屿之波》,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聆听。“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散步,环境好,氛围好,还能经常和老朋友们一起唱歌。”63岁的市民李先生边说边打着节拍。
合唱团在松花江哈尔滨段江畔的斯大林公园内唱歌。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这座全长1750多米的带状公园沿江铺展,如同一条镶嵌在堤岸上的绿色绸带,唤起哈尔滨人的共同记忆。
夏日傍晚,在公园中心的防洪纪念塔广场上,“江沿儿”上“长满了人”。在中央大街“溜达”后在江边看音乐喷泉,望着流动的江水,看船缓缓驶过,是很多游客来“尔滨”旅游的“保留节目”。
市民和游客在斯大林公园松花江畔散步。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夕阳西下,余晖把江面染成一片金红,水波荡漾着碎金般的光影,天空由湛蓝转为温柔的粉紫色,在光影变幻中,时光仿佛静止。
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音乐爱好者在演唱。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乘船渡过松花江,来到太阳岛风景区,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岛上的俄罗斯风情小镇里,俄式木屋静静伫立,窗台上的鲜花开得正艳。林间小径上,几只圆滚滚的松鼠正机灵地窜跳着。“它们都是‘老朋友’了,”太阳岛风景区讲解员单迎奥笑着说,“现在看到游客不仅不害怕,还会主动讨要松子呢。”露营区,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太阳湖上,绿荫的倒影不时被掠过水面的小鸟荡起涟漪。
游人在太阳岛风景区游览(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这首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太阳岛上》,让太阳岛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浪漫意象,这座松花江中的生态绿洲,不仅以自然风光闻名,更承载着哈尔滨独特的文化记忆。
游人在太阳岛风景区太阳湖上乘船游览(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岛上的俄式别墅红砖墙见证着中东铁路时期的往事,太阳湖上的九曲桥延续着中国园林的东方韵味。进入夏季,在太阳岛临江街步行街,每天都会上演巡游表演,身着绚丽多彩民族服饰的异国表演者们载歌载舞,与游客和市民互动,续写着属于冰城的夏日诗篇。
无论是文艺节目、欣赏风光,还是与大自然互动,公园正以其低碳、便捷、亲民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城市生态建设、文化传播与全民健康的发展。
在几个街区外的哈尔滨音乐公园,悠扬的旋律与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城市交响乐。这座将音乐艺术与自然景观融合的主题公园,成为展示哈尔滨音乐魅力的新地标。
游客在哈尔滨群力音乐公园音乐长廊游玩。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巴洛克风格的音乐长廊前,身着毕业服的大学生小王,正和同学们摆着造型。“这些建筑太有特色了,我们特意选择在这里拍毕业照,记录下青春与城市的交响。”
园中设计处处可见巧思,音乐长廊两侧,东西方音乐文化园独具特色。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钢琴键雕塑,化身五线谱的蜿蜒步道,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中国古典乐器互动区,编钟、编磬等雕塑不仅可供观赏,更能亲手敲击体验。
游客在音乐雕塑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 摄
当暮色降临,专业乐团的露天演出常常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欣赏,音乐声掠过树梢,与江风一起飘向远方。
公园是城市的会客厅,也是历史的记事本。斯大林公园的百年记忆,太阳岛的生态浪漫,音乐公园的现代律动……没有围墙的公园,如同哈尔滨敞开的怀抱。在榆树荫下小憩,在俄式凉亭里听琴,或是在湿地栈道观鸟,都在触摸着哈尔滨最真实的脉搏。
策划:李欢
记者:戴锦镕
视频:戴锦镕
海报:徐凯鑫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