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东郊,距市区约50公里,有一处享有“哈尔滨东花园”美誉的宾县二龙山风景区,一湖碧水澄澈如镜,三面青山环抱相拥,山影波光相映成趣。每年暑期,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八方来客沉醉于这份自然馈赠。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背后,哈尔滨市宾县公安局以创新推行的“警务+旅游”深度融合模式,用细致入微的工作,全力守护着景区的和谐与安宁,让藏蓝色的警服成为景区里一道温暖而可靠的风景线,实现了游客安全感、满意度与群防群治效能的显著提升。
立体巡防,织密景区全域安全屏障
清晨6点,阳光洒在二龙山景区入口,巡警大队副大队长梁世宇已开启了一天的巡逻工作。在景区入口、游客集散点等人员密集区域,宾县公安局采取“步巡+车巡+视频巡”“定点值守+流动巡查”的立体化巡防模式。
梁世宇每天要在景区内步行巡逻数公里,除了维护治安,还为游客提供各种帮助。“警察同志,请问去湖边怎么走?” 面对外地游客询问,他指引:“您顺着这条路直走,再右拐就能看到湖边啦。”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景区内上演无数次。
民警的巡逻不仅给游客带来十足的安全感,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问题。7月7日的晚上,景区夜市一摊位前,两名游客在购物时与店主因商品价格产生了争执。民警迅速介入调解,从双方的立场出发,耐心劝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店主感慨地说:“有你们警察在,我们做生意也觉得踏实多了。”
为提升景区安保能力,吸纳商户加入“冰城红警”。“遇到突发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严格按照预案流程迅速行动。” 民警在培训现场向“冰城红警”反复叮嘱。如今,景区安保力量不断充实,安全管理从“公安主责”向“共建共治”稳步升级,实现景区安全“无盲区、无死角”。
联合排查,构筑源头风险防控体系
“灭火器压力要达标,食品进货台账要完整清晰。”在景区的农家乐里,森林大队副大队长李建正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开展暑期安全检查。入夏后,这样的联合检查已成为保障景区安全的常态。
宾县公安局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多部门,对景区及周边开展涉旅安全“拉网式”排查。对消防设施、食品安全等领域“地毯式”体检。仅7月上旬就整改了13处隐患。“食品安全是景区招牌,马虎不得。”李建严肃地告诫店主。
同时,民警对景区周边的宾馆、民宿等场所开展全覆盖清查。派出所民警宫鹏逐人核对住客身份:“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发现风险,为游客的住宿安全保驾护航。”
水上安全检查同样严格。民警在检查一艘游船时,民警发现船上的部分救生衣老化磨损,当即责令船主限期更换。“水上游玩,救生设备就是游客的‘保命符’,必须万无一失。”参与检查的民警提醒船主。
依托二龙山警务站,涉旅纠纷快速响应机制高效运转。7月3日,两游客因争抢车位发生冲突,险些动手。民警王凯申赶到现场劝解:“出门旅游就是为了开心,别因为小事破坏了心情。”通过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自机制建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涉旅纠纷30余起,切实做到矛盾纠纷“零激化”“不上交”。
交通治理,畅通旅游出行平安脉络
暑期旅游旺季,景区周边的交通压力剧增。在进入二龙山风景区入口处,交警丁崟展正指挥交通。“请大家有序通行,不要插队,注意保持车距!”他边打手势边呼喊,警服已被汗水浸透。
宾县公安局聚焦道路交通安全,开展景区周边“清障行动”。交警联合交通部门,对辖区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地毯式”排查。一处弯道因视线受阻存隐患,他们迅速增设警示标志并修缮路面。“这些措施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丁崟展介绍道。
在游客必经路段,宾县公安局设置了固定执勤点,采取“机动巡逻+定点值守”模式。同时,严查“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车辆,严厉打击涉牌涉证、酒驾醉驾、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7月以来,已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0余起,全力保障景区周边道路安全畅通,让游客“来得了、停得下、行得畅”。
宾县公安局在“警务+旅游”模式下的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收获了游客安全感、满意度与群防群治效能的“三提升”。他们用坚守和奉献,让藏蓝“警”色成为宾县景区最温暖、最可靠的底色,也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全身心地享受安全、愉快的旅程。(张岩 陈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