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浙江省开化县的青山绿水间游人如织,这本是衢州爱尚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最期待的丰收季节。然而,站在公司财务室的窗前,他望着楼下停车场满载游客的大巴车,眉头却拧成了一个结。财务总监递上最新的报表,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吴总,这个月地接垫款已经压了快300万元了,账上快撑不住了。”
繁荣背后的资金重压
爱尚旅游是开化当地旅游地接社,专为外来旅行团提供本地“一条龙”服务:订酒店、安排大巴、聘导游、购门票、排餐饮……但这一切服务,都需要公司先行垫付真金白银。
“旺季游客多本是好事,”吴健指着墙上的行程表,“但一个50人的团,光酒店押金、景区门票预付款、大巴车费,动辄就要垫出去十几万。几个团同时运作,加上结算周期长,资金链绷得跟弦一样紧。”
轻资产的“难言之隐”
为了维持旺季庞大的接待量,保障服务质量,吴健急需一笔流动资金周转。他跑了几家银行,却屡屡碰壁。问题症结在于:旅游地接社是典型的轻资产运营。
“银行要抵押,我们有什么?办公室是租的,大巴车是租的,电脑桌椅值几个钱?”吴健苦笑,“我们最有价值的是稳定的客源渠道、良好的服务口碑、与本地供应商的紧密合作网络,还有未来确定能收回的团款(应收账款)。但这些‘软实力’和‘预期收入’,在传统信贷模型里,分量太轻了。”
创新“文旅贷”解“垫资”之渴
转机出现在一次文旅企业大走访中。工行衢州开化支行的工作人员意识到,支持地接社就是稳住开化旅游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他们没有看资产,而是直接“扎”进了公司的业务核心—订单系统与财务流水:仔细核验已签约、待执行的旅行团合同,评估团费总额和预计回款时间,逐笔分析历史团款回款记录,确认组团社的付款信用和周期稳定性,核查公司与本地酒店、车队、景区等核心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协议及历史结算记录......
带着详实的调研数据,该行信贷团队经过反复测算和风控模型优化, “文旅贷” 产品方案出炉:基于旅游地接社已签订单的未来回款预期,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专项用于支付地接服务中的各项垫付费用(如酒店、交通、门票等)。
200万元“及时雨”
当200万元“文旅贷”资金精准注入公司的账户时,吴健长舒了一口气。这笔钱如同久旱甘霖:拖欠的酒店房款结清了,大巴租赁费到位了,景区门票预付款顺利支付,新接的旅行团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导游工资、团队餐饮等费用再无后顾之忧;本地供应商收到及时付款,合作意愿更强;组团社看到地接社资金充裕、服务稳定,也更愿意输送客源。“这钱来得太关键了!” 一位合作酒店的经理感慨,“爱尚公司结款及时,我们旺季接待更有底气,这是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行衢州开化支行落地的首笔“文旅贷”,正是架设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一座创新之桥。它证明了,只要扎根地方特色,敢于突破陈规,金融机构完全有能力识别并赋能那些拥有优质资源和光明前景的轻资产企业。这笔200万元的“破冰”贷款,不仅润泽了一家旅游公司,更点亮了开化以金融创新激活全域旅游、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通讯员 宰向向 汪蕾 汪阿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