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山西行记游
(二)序曲:途经曲阜(7.5)
自驾前往山西,是想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山西不是一下子能到达的,第一天预计在山东曲阜歇脚,这是孔子故里,正可以拜谒孔庙祖庭。
天气实在太热,人车疲惫,歇了好几次,下午三点多才到了曲阜。不管天气炎热,准备游览“三孔”。所谓“三孔”,即孔庙、孔林、孔府。一下车,就被一年老的三轮电瓶车主“骗”上了他的车,他保证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游览完。
先孔府。看介绍,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没什么感觉,时间有限,走马观花,从前门走到后门,车夫老者已在那里等候我们。
(孔府大门)
老者说孔林五点、孔庙四点半不再进人,我一听,那怎么可能游览完三处呢,取舍一下,决定再去孔林,孔庙索性第二天早上去,这样从容些。
因为说好去三处,车夫收的是三处的钱,就在中途的复圣庙停了下来,让我们观览。复圣即为颜回,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我们欣欣然下车进去。在里面发现了“陋巷旧址”的一块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的话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陋巷旧址也许不可考,但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是肯定的,从古到今,多少人能做到呢,难怪他老师也要如此这番盛赞了。
(复圣庙 陋巷旧址)
夕阳斜照时,我们走进了孔林。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墓园很大,走走很费脚力,许多人选择坐电瓶观光车。心中感慨,不愧是孔圣人,他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制度、观念,封建帝王极力推崇他,配享如此规制的家族墓园也就不奇怪了。
(至圣林)
(孔子墓)
园内林木葱茏,斜阳在林木间洒下柔和的余晖,沿着导游指导的路径,我们一径走到了孔子墓前,它旁边有孔子儿子、孙子的墓。瞻仰一番后,老孙的目光停留在墓侧的“子贡庐墓处”,他介绍,孔子去世后,一众弟子在此守墓三年,在这里回忆孔子生前的言行,也许这就是《论语》的雏形;三年后,大家离去,只有子贡觉得还不够,又独自在此守墓三年。一位师者,能让学生如此纪念,不愧是教育家孔子。
(子贡庐墓处)
老孙的一番讲述,让同行的导游竖起了大拇指。说是导游,其实曾是园内的工作人员,现在62岁已经退休,就在这里做做导游,散散心赚点外快吧。刚进园时,她跟着我们非要讲解,想想就给她机会吧,老人家也不容易。我问她每天走来走去累不累,她说自己有糖尿病权当锻炼了。
结束了三处旅游,热情的车夫不由分说把我们拉到他朋友开的民宿,说可以先看看再说,然后就结账,说好三处30元,相当于一处10元,当时觉得还蛮合算的,结果老者说一人30,两人就是60,哈哈,生生被整了一回。
晚上,乘上一个妇人的三轮车,她把我们拉到了一家所谓地道孔府菜的饭店。想吃点本地特色菜,结果除了煎饼还勉强可以,其余什么熏豆腐、甏菜吃不太惯。
吃好闲逛。孔庙前,树上垂下条条《论语》经典闪闪发光,有孩子、大人在此齐读《论语》章节,倒还是蛮有氛围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