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凯 张永龙 曾洲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7月15日,中共巴中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此次会议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和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7年,全市文旅业态更加丰富、服务水平更加优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增进文化交流、展示巴中形象的重要引擎。到2030年,巴中文旅影响力和对外知名度显著提升,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巴中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切入点,丰富产品供给,完善文旅产业体系。结合实际,打造文化保护传承“巴中样板”,做深休闲度假旅游“巴中实践”,推出文旅融合发展“巴中经验”。
航拍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新业态和新场景“破茧成蝶”
6月23日晚,《探寻古蜀道》第二季 “行走米仓道”全媒体直播活动走进恩阳古镇,引导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千年古镇的魅力,观看人次累计高达200万+。
这样百万级的流量,巴中并不稀缺。从千人旅游团畅游光雾山,到巴人文化艺术节激活千年文脉,再到“安逸四川·南江之夏”文旅盛宴开启。今年以来,美丽巴山热度值不断“破表”。
能产生这样的热度,得益于实力的突围。巴中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1个4A级旅游景区,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
恩阳科普大视界
能留住这样的热度,归功于创新的表达。7月4日,“恩阳梦华录”主题街区文旅项目开街一月有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依然游人如织,“太惊艳了,从白天到晚上都可以逛,又好看又好玩。”
这条800米的长街,以宋代《东京梦华录》为蓝本,在古镇新场街片区开辟出800米长的“时空折叠带”,与北岸明清建筑群隔河呼应,形成“一河两岸·古今共生”的独特格局。开街短短三天,共引流18万人次。
“有了这条主题街区,来恩阳古镇的游客,很多从半天游变成全天游,旅游活力更足。”恩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新场景激活新动能,巴中的成功案例不止于此。今年以来,巴中加快推进恩阳科普大视界、南江“幻享•米仓道”文旅综合体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云顶高山极限运动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旅新场景,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近日,在南江县断渠公园演艺中心,一场梦幻的舞台剧正在上演。梦幻般的音乐响起,一名火星矿工飞身而来,瞬间将全场观众热情点燃……这是焕新后的大型科幻舞台剧目《幻享·米仓道》。
围绕“一台戏”,南江县同步打造演出所在地——断渠公园,通过灯光喷泉广场、美食街、游乐场、游船码头等休闲娱乐配套,为本地及外来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选项,带动夜经济的发展,打造新文旅新业态。
文旅康养产业要持续蓬勃发展,离不开新场景打造、新业态培育,更离不开新格局的塑造。
5月30日,巴中企业(成都)幸福中心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巴中文旅示范区“159米仓民宿”专场推介会。“159米仓民宿”项目计划带动新建和改造民宿不少于900家,旨在打造一个集住宿、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民宿集群。
“项目的成功推进,标志着巴中开启了打造川东北‘旅居养老承接地、产业地、聚集地、幸福地’的新篇章。”巴中文旅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巴中文旅康养产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力争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康养目的地。
“今年,巴中新储备文旅康养产业项目不少于60个,概算总投资不低于80亿元,全年招引文旅项目不少于30个,深入实施文广体旅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塑造全新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格局。”巴中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华龙舟赛四川巴中恩阳站
好故事和好风景“双向奔赴”
巴中最火的文旅IP是什么?是光雾山春赏杜鹃、夏纳清凉、秋品红叶、冬览雾凇的四季皆景;还是“一城四龛”“四龛福城”的奇特人文景观和地理格局;亦或是中华龙舟赛、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的千帆竞渡、碧波争流。
为什么要打造文旅IP?答案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在现实场景中找到与精神世界的连接点。实现好故事与好风景的“双向奔赴”。
在光雾山举行的小轮车赛
今年上半年,巴中印发《巴中市打造“四龛福城”文旅品牌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四龛福城”文旅IP的打造。自去年提出整合资源打造该IP后,巴中成立专项工作组、编制专项规划,还开放北龛石窟、水宁寺石窟、西龛石窟。
南龛石窟景区负责人李盛明介绍,目前游客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5%,门票收入增幅达38%。“四龛福城”已成为巴中文旅新亮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千年石窟的魅力。
巴中同样深谙“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之道。4月19日,2025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首站在巴中举行,以活力姿态诠释“动与静”“古与今”的完美交融。此次大赛落地巴中,既是推动‘体育+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也是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的重要实践。
南江羊BA篮球赛
过去一年,10余场国省级体育赛事吸引超10万人次参赛观赛,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周边消费同比增长40%以上。
同时,围绕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巴中贯通联动光雾山—诺水河、恩阳古镇、科普大视界等景区资源,一体谋划“跟着赛事、节会、科普研学去旅行”,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文章。
城市文旅IP的打造,早已超越“办赛引流”的初级阶段,转而聚焦产业转化:从文创产品开发到特色文旅线路设计,从主题民宿到沉浸式文化体验,体育赛事正成为撬动多元产业发展的杠杆。
光雾山红叶
从“三端”推动红色文旅转变
巴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如何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巴中给出的答案是:主动融圈、系统建链、做实支撑、深度融合。
在主动融圈方面,巴中将加强与浙沪、大别山、川陕渝、陕甘宁等12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共融共建,在党史研究、政策争取、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产业协作配套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
同时,深度融入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共同提升打响“长征丰碑、川陕苏区、伟人故里”等红色文旅品牌。积极参与全省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协作配套的显示度、辨识度,提高在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影响力。
在系统建链方面,巴中将红色文旅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定位为开发端、产品端、市场端。“三端”统筹要素配置,拓宽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推动红色文旅从“强资源”到“强品牌”、从“强参观”到“强体验”、从“强景区”到“强目的地”的转变,形成巴中红色文旅特有的感召力、吸引力、竞争力、品牌力,推动线上流量“出圈”、线下持续“变现”,真正把“流量”变为“留量”。
在做实支撑方面,巴中将统筹保护与开发、动态优化运用产业图谱、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强化科技创新赋能。
同时,大力加强红色文旅人才培育引进,持续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研学旅游指导师大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巴中红色文旅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准。推动红色文旅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
在深度融合方面,巴中将坚持“红色引领、凸显特色”发展思路,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形成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相互赋能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巴中深耕红色沃土,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路,通过活动带动、产品创新,多措并举让游客在游览中感悟红色力量、传承红色精神,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市场不断焕发新活力。(图据巴中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