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高峰刚刚启幕,消费保平台已提前拉响警报:2025年上半年跟团游有效投诉1 533件,强制消费、虚假宣传、退款难三大“老毛病”再度集中爆发。据消费保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携程、飞猪、去哪儿分别位列在线旅游平台投诉前三,此外,“走着瞧”“春秋”“康辉”等知名旅行社也投诉频发,而云南、海南、内蒙古等热门目的地成为“重灾区”。
“层层转卖”,不消费无后续行程?
暑期来临,旅游市场热度陡升。跟团游曾凭“一价全包、全程导游”成为增速最快的旅游方式,如今却频频因强制消费、擅自更改行程等消费乱象而登上投诉榜。
近日,王女士在消费保平台投诉称,其通过云南壬游国际旅行社购买了云南旅游的跟团游产品,其中包括昆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目的地。本是一次充满期待的旅程,但却因种种原因不欢而散。
首先落地昆明酒店入住后,王女士便遭遇“欺诈”预付款收费。王女士表示,在酒店签合同时,除合同中的尾款外,被强行要求额外支付1800元“预收款”,“每个人都必须交,否则不给安排后续行程。”王女士咨询对接人员及旅行社人员均承诺“不玩可退”,但事后却拒绝退款。
此外,旅途中,不按约定私自修改行程,多次被强制消费。王女士称大理古城、玉龙雪山等景区电瓶车被宣称“必坐”,否则“视为脱团,后果自负”。更离谱的是,合同已包含的吉普车体验、丽水金沙表演、游船等项目被依旧被“统一购买”等话术重复收费。且旅程出发前王女士被告知只有2-3个购物点,实际上多达9个,包括翡翠、银器、黄龙玉、藏药、牦牛肉等,“导游说人人都要消费,逃不掉的,不买就一直耗在购物景点,不安排后续行程。”
王女士与旅行社人员沟通截图
更离谱的是,签一次合同,却被多次“转卖”。在王女士的签订合同上,壬游国际旅行社作为组团方,委托云南云之谣旅行社有限公司独立完成此次旅游业务,且不得再委托其它旅行社。但王女士一行人却被转给三家不同的地接社。“参团前保证自己旅行社导游及大巴,实则分别卖给三个不同旅行社,分别是昆明一家,丽江大理一家,香格里拉一家。”王女士还表示,合同中承诺的砂锅鱼、野生菌火锅、吉达姆草原统统蒸发;住宿、餐食与宣传图片“货不对板”。
王女士称,行程结束,旅行社拒绝按实际消费8500元开发票,且1800元预付款及重复收取的景区交通费也未退。截止发稿件,王女士的诉求均未得到解决。
跟团游投诉攀升
在线旅游与传统旅行社均上榜
自2021年以来,中国电子商会旗下的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等收到8,386件跟团游相关投诉。截止至2025年上半年,跟团游的有效投诉数量达到了1,533件。
根据消费保受理的跟团游用户有效投诉显示,入选投诉榜的前八的OTA平台如下:
而具体的入选投诉榜的前十的旅行社如下:
消费保公布的前十旅行社投诉榜中,“走着瞧”以178件投诉、5.62%解决率垫底;春秋、康辉、中青旅等传统大社也赫然在列。唯一解决率超七成的是途牛旅行,但其投诉基数远低于携程、飞猪等平台。
OTA平台方面,携程投诉量最高(1 892件),解决率41.54%;飞猪989件投诉,解决率仅9.10%。去哪儿、同程凭借50%以上解决率暂时“挽尊”。
退款纠纷、虚假宣传、
强制消费成“老大难”
据消费保数据显示,跟团游用户投诉问题类型主要包括退款纠纷问题、虚假宣传问题、服务态度差(10.96%)、乱收费(9.44%)、强制消费(5.94%)等。其中退款纠纷占23.40%,虚假宣传22.70%,强制消费5.94%——但若把“乱收费”“擅自变更行程”等关联项合并,涉强制消费类投诉实际占比远超当前占比。
郭女士通过“走着瞧”旅行社报名内蒙古海拉尔线路,落地后却被转卖给当地“黑旅行社”。郭女士表示,导游上车即收每人1280元,声称“自愿”。但不交钱便会被仍在景区外面,接受烈日暴晒。无奈之下郭女士一行两人被迫共交了2560元,至今仍在退费拉锯中。
此外,在消费保平台搜索发现,走着瞧还存在大量预付卡旅游无法退费的情况。
消费保平台中,跟团游相关的消费者诉求主要涉及退款、赔偿、改善服务、解释及补偿等;其中,要求退款的投诉高达3,733 件,占比42.60%;要求赔偿的次之,共接到相关投诉1,977 件,占比22.56%;要求改善服务排名第三,共接到相关投诉1,627件,占比18.57%。
数据画像:谁在踩坑?
跟团游投诉金额集中在2 000—5 000元(25.27%)和5 000元以上(25.84%)两档,意味着消费者一旦踩坑,损失动辄数千。
据消费保显示,跟团游男性用户投诉比例为16.92%,女性用户投诉比例为83.08%。
据消费保显示,跟团游投诉用户年龄分布主要分布为:00后(14.79%)、90后(50.84%)、80后(26.24%)、70后(8.12%)。
同时,消费保受理投诉用户聚集地区前十依次为北京市(6.95%) 、广州市(5.98%)、上海市(5.29%)、成都市(4.92%)、哈尔滨市(3.62%) 、杭州市(3.49%)、重庆市(3.36%)、深圳市(3.17%)、南京市(3.01%)、东莞市(2.56%)。
针对跟团游行业所提及的投诉问题,消费保研究院专家发布消费提示,出发前牢记“三查三留”:
一查旅行社资质,登录“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核验;
二查合同条款,重点看“费用包含”“变更取消”条款;
三查网络评价,多平台交叉比对。
同时,留好聊天记录、付款凭证、行程单,如遇强制消费可拨打12345或直接在消费保、12315平台实名投诉。
文 | 周五
数据支持 | 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