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珍珍
演唱会的票能抢到,热门博物馆的免费票却不好预约了。
近年来,大家对博物馆的参观热情与日俱增,去外地旅游时参观当地热门博物馆基本成了打卡标配。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免费开放率91.46%。免费开放本是一件利民的好事,然而各地博物馆为了限流而采取的预约制,让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
对于预约不到的游客们来说,“来都来 了”,花钱从黄牛手里购买本是免费的门票似乎成为必然的选择。对于黄牛们来说,反正预约也不要钱,能给客户预约上“无本净赚”,预约不上退还“票价”也不亏。从表面看,是黄牛个人的逐利行为,实则背后隐藏着庞大而缜密的产业链。有专业团队研发抢票软件,提供技术支持;有人员负责收集游客身份信息用于预约;还有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倒票网络,分工明确、环环相扣,形成了黑色利益闭环。
黄牛们以博物馆的免费门票为 “商品”,在本应纯净的文化空间内大肆敛财。文化传播的公益初衷被无情扭曲,公共服务的普惠原则遭公然践踏。这种现象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普通游客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本应免费的文化福利被黄牛层层加码,变成少数人敛财的工具,众多游客因此错失参观机会,阻碍了知识与文化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公信力与良好形象也遭受重创,民众对文化机构的公平性与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相关部门与博物馆必须重拳出击,斩断黄牛产业链。首先,加强技术监管,优化预约系统,采用更先进的身份识别与验证手段,封堵黄牛抢票漏洞;其次,必须明确将利用技术手段恶意抢占、倒卖公共免费票证的行为纳入法律打击范围,提高违法成本,让利欲熏心者付出真正代价;最后,加大执法力度,联合公安、文旅等部门严厉打击倒票行为,深挖背后的组织者与利益链条,从源头遏制黄牛乱象,让博物馆回归文化共享、知识普惠的初心,让游客能平等、公正地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