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5日,以“蓝色伙伴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青岛)—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活动在青岛海天中心举行。活动由中国—东盟中心、青岛市政府主办,市委外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国信集团承办,设置经贸合作推介、人文交流活动和青岛市重点项目参访考察等板块,300余名来自中国、东盟多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嘉宾出席。
连日来,青岛海天中心这座城市会客厅内高朋满座。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2025中国(青岛)—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活动“青岛倡议”、中国(青岛)—东盟青少年交流计划、中国(青岛)—东盟产业合作机会清单以及“国信优品”东盟伙伴计划接连发布,拉紧青岛与东盟合作的纽带,助力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此刻,勇立开放潮头的青岛,正与东盟各国激越山海交响,共奏经贸合作加快、人文交流加深的磅礴乐章。
经贸共振的“青岛力量”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2025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开篇之年。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联系却日益紧密。青岛通过一系列务实合作,成为推动这一双边关系发展的前沿阵地。
数据见证发展。东盟连续五年稳居青岛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青岛对东盟进出口额1543.3亿元,占全市外贸总量的六分之一。青岛与东盟双向投资活跃,双向投资项目达到1400多个,投资额超过145亿美元。双方文旅交流日益广泛,2024年,东盟成为青岛入境游增长最快的客源市场之一,增速超过30%。双方地方交往更加密切,青岛与东盟国家的7座城市结为友城、15所学校成功开展了联合办学。这些沉甸甸的成果,是双方经济共振、交往同频的生动注脚。
开放释放动能。互联互通是双方发展按下快进键的基础,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至东盟区域集装箱直达航线近50条,实现了港口间“天天班”直达航线服务。RCEP是青岛与东盟深化合作的时代机遇,截至2024年底,青岛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31.3万份,数量居全国首位。
品牌闪耀东盟。雅万高铁上疾驰的“青岛造”动车组,助力印尼进入风驰电掣的高铁时代。从青岛走出的中国家电品牌深耕东盟市场。海尔智家先后在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了11家工厂、5座工业园;海信研发中心扎根东盟,在泰国建设的空调工厂今年即将投产。还有众多实力雄厚的青岛橡胶轮胎、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在东盟投资建厂,以寻求更广泛的供应链产业链合作空间。“中国制造”的“青岛力量”正深度融入东盟国家发展的肌理。
东盟是青岛扩大开放的重要方向。此次活动中发布的2025中国(青岛)—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活动“青岛倡议”,通过加强协同发展、强化产业对接、增进友城交往、深化教育合作、共拓旅游市场等五项举措,进一步深化青岛与东盟在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助力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青岛)—东盟产业合作机会清单,聚焦工业制造、海洋装备、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5个产业领域,共收录100余家企业的100余项合作意向,为青岛与东盟企业精准对接搭建平台。
产业合作成果展上,包括青啤、国信、华通在内的20余家青岛企业以品牌叙事的方式,呈现了与东盟合作的一系列成果,并表达了持续深化合作的优势与诚意。这些双方在优势产业中的互利合作,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上的探索共进,印证了青岛与东盟正迈向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人文相亲的“青岛印象”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活动期间,青岛海天中心这个城市会客厅洋溢着浓郁的东盟文化风情,举办形式多样的人文活动凸显了中国和东盟的长久交往及文化特色,为与会嘉宾此行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青岛海天中心户外南广场,印象东盟·东南亚风情街人头攒动。热带香甜水果、异域特色服饰、中国传统非遗、青岛城市文创……21个展位别具匠心。在这里,热带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激情碰撞,吸引了往来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云上海天”城市观光厅为东盟外宾留下了颇深印象。在369米的高空,从80层艺术中心的“文化导入”,到81层观光厅的“场景停留”,再到82层餐吧的“消费转化”,每一次空间转换,都是城市经济价值的叠加。这一全国首个“进阶式文旅综合体”的创新思路,也为东盟国家与青岛的文旅产业合作拓展了新的可能。
青少年是推动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生力军。活动现场,中国(青岛)—东盟青少年交流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涵盖文旅、教育、环保、体育、艺术、传统文化等领域,通过举办6项主题交流活动,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深度互动,传承“和合共生”的友好理念,以青春之力共筑区域友好未来。
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将沉淀出青岛与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推动“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
海洋合作的“青岛方案”
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增加,区域经济的韧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海洋合作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与东盟的共同愿景。
海洋亦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2024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位居中国同类城市首位,青岛自贸片区也是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中唯一被国家赋予探索发展海洋经济使命的片区。青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
活动中,青岛本地项目推介、实地考察均聚焦“海洋”这一关键词,释放出深度合作的最大诚意。
东盟是青岛国信集团贯彻“创新驱动+国际化”战略、开展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合作伙伴。该集团积极响应海洋强国战略,把海洋产业作为第一主业,累计投资超过百亿元,组建成立青岛海洋集团,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海洋领军企业。
在青岛海洋集团展厅,与会嘉宾聆听了集团“三条海洋产业发展曲线”的布局构想。
第一曲线是“养殖和深加工产业链”。聚焦做强做优,旗下上市公司百洋股份,打造形成种苗、饲料、养殖、加工、远洋捕捞的全产业链,罗非鱼加工位居国内引领地位,五年再造一个海外新百洋。第二曲线是“以养殖工船和陆基循环水养殖为主导的垂直产业链”。聚焦整合提升,打造以养殖工船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模式和以陆基循环水养殖为代表的设施渔业新质生产力。第三曲线是“海洋大健康产业链”。聚焦创新突破,通过“产业+园区+链主企业+基金”模式,打造“海洋特色、骨科权威、新质引领”的综合性大健康产业集团,实现“三年倍增、三年上市、百亿市值”。
在项目推介环节,“国信优品”海洋板块在东盟市场的开拓进展引起了与会嘉宾广泛关注。青岛国信会展酒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国信集团旗下百洋股份已在越南太平省投资建设罗非鱼食品加工厂,将于2026年初建成投产行业领先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集团“裕鲜舫”大黄鱼冻品等优质水产品,已成功进入新加坡昇菘超市、同乐集团等高端销售渠道。这些合作成果,充分展现了“国信优品”与东盟市场的契合度,也为未来更深层次的产业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活动中,“国信优品”发布的东盟伙伴计划,梳理出在海洋、文旅、会展领域开展国际业务合作的“国信方案”,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向世界舞台,携手塑造品质生活“风向标”。
在实地考察环节,与会嘉宾登上即将交付的“国信1号2-2”养殖工船。这是国信集团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系列船型的第三艘养殖工船,承担着深远海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养殖的综合性渔业生产平台迭代优化的重要使命,其建设和运营对该船型系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意义重大,将进一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向深海远洋挺进,以规模效应实现养殖工船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实践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风自海上来,潮涌向南方。从市集上指尖传递的温度,到展厅中目光交汇的共鸣;从“国信工船”所代表的耕海牧渔雄心,到友城纽带间日益紧密的携手同行——这些生动的细节,正是青岛与东盟持久合作、深化友谊最有力的见证。
当新的意愿在青岛萌发,新的合作在东盟延伸,恢宏的“蓝色协奏”,将为双方携手前行开拓出无限可能,谱写出众行致远的时代华章。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娄花)
编辑:宋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