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如果敦煌藏经洞有记忆
创始人
2025-06-30 16:26:10
0

125年前的今天,因一个偶然的巧合,成为敦煌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发现莫高窟藏经洞的经过。这间不足8平米的洞窟,在封存数百年后,得以重见天日。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开启了一门全球显学“敦煌学”,也激荡出中国历经沉沦、憾恨而奋起、复兴的恢宏变奏。

(一)

据后世统计,藏经洞内,封存了4至11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各类文物5万余件。敦煌学大家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敦煌和新疆地区。藏经洞内这批珍宝的历史价值之重,可见一斑。

然而,珍宝现世后的遭遇,可谓令人痛心。英国探险家奥雷尔·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先后前来,他们精挑细选、或买或骗,带走了藏经洞里最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精华。而那个发现藏经洞却又坐视瑰宝流失的王道士,由此背负骂名。

1908年,伯希和路过北京,将敦煌文书之事并不隐瞒地告诉京师图书馆馆长缪荃孙,后者只淡淡地记了一笔:“奇闻也”;次年,伯希和再度来京,携五十几件藏经洞文书,请罗振玉等中国学者观看,罗振玉感叹,这是“极可喜、可恨、可悲之事”。面对学者们收集剩余文献的请愿,清学部拨款6000两,责成甘肃官府去办,可这些钱大多被敦煌官府截留,只给了王道士300两。随后几年,日本和俄国赶来的探险家以及重返敦煌的斯坦因,都没有空手而归。

敦煌文书的流散,到底应该归咎于谁?有学者认为,“清末中国的学者是书斋中的士大夫,完全没有斯坦因、伯希和那样的学术敏感,也没有任何专业考古学的训练,所以敦煌宝藏的流失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二)

文载于物,神韵绵延。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见证,其命运同样折射着国运的兴衰。

在曾经风雨如晦、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在坚船利炮下门户洞开、四分五裂,亿万民众如浮萍飘摇、命若草芥,文明与文物如何能免于蒙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今天,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里存放着大约167万件中国文物,仅英国博物馆就有23000多件。而境外民间收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除了莫高窟藏经洞被搬空、圆明园珍宝被掠走,还有太多扎心的历史段落。比如,开凿于北朝东魏至隋唐时期的天龙山石窟,是中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佛教石窟。20世纪初,日本建筑学家关野贞来华考察,寻访天龙山石窟遗址并回国发表报告。此后,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学者纷至沓来,一尊尊完好的菩萨像被盗凿、被切割,继而被粗暴拉出天龙山,最终落得身首异处。

《女史箴图》唐摹本、昭陵二骏、唐鸿胪井刻石……所列不过沧海一粟。每一件流失海外的珍宝,都凝聚着千年传承的智慧结晶,都是中华民族不应遗失的珍贵记忆。如果颠沛流离的文物会说话,那声声呼唤必定响彻云霄——“待我回家,带我回家。”

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出的六骏,其中二骏为复制品。王保国摄

(三)

文物光华,惊艳世界,一念在兹,万山无阻。

“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为了迎回流失国宝,从民间到政府,多年想方设法、积极行动。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物大致是通过5种渠道流落海外的:其一,正常的贸易或馈赠;其二,由移居国外的华侨带出;其三,战争劫掠;其四,非法发掘、偷盗,包括私自盗掘古墓、古遗址,盗凿石窟内雕像等;其五,以低价骗取。

凡属正常往来,不在追究之列。而后三者,则理当诉诸国际法律追索讨还,或从道义上提出有条件归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依法坚定追索流失文物,已经先后促成了300多批次、15万多件流失文物回国。

“1970年公约”及“1995年公约”分别对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机构、相关自然人(法人)的归还义务作出了规定,这是目前国际社会上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应用范围最广泛、认可程度最高、影响力也最大的公约。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某些国家的沉默应对仍是巨大的现实阻碍。

今年5月的国际博物馆日,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结束在美国79载羁旅,回归故土。这是我国就历史上流失文物启动主动追索的首个成功案例。每有国宝归家,舆论场上总会回荡起深沉的思绪,那是对文明瑰宝的痛惜,是历史伤痕的不堪回首,更是坚定向前的决心和意志。

(四)

文物是有生命的。

按照自然规律,所有石窟最终都将消失不见。但那些心怀热爱、肩负使命的人,努力传承着保护文化的责任,让莫高窟藏经洞为更多人所识。

在巴黎留学时被伯希和所编的《敦煌石窟图录》深深震撼的常书鸿,成为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所长,开启了机构性保护莫高窟的道路。此后,遗留的彩塑和壁画再没有遭受大量偷盗。

在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沙漠之城,生活条件之艰苦可以想见,但莫高窟的壁画穿越了历史的美,以一种纯粹的方式感染和支撑着每一代研究人员。现场考察、研究技术、修复壁画,日复一日,帮助文物恢复往昔光彩。20世纪,敦煌研究院历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任院长,更预见性地为敦煌培养了一批人才,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坚力量。

有人引领,有人接班。有人老去,有人年轻。如今,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已发展到200余人,他们守护着现存的735个洞窟、4.5万多平方米壁画、2400余尊彩塑,以文字、测绘图和照片三种方式为洞窟做“二十四史”,读透洞窟的每个细节;以新技术开凿 “数字藏经洞”,打造出沉浸式场景,让每一块斑驳,每一处刮痕都无比清晰,让历史的印迹得以永存。

(五)

从无奈痛失,到精心守护,莫高窟藏经洞的遭遇,正是中华大地上一众文物的缩影。

泱泱中华,博大精深。59项世界遗产、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将它们保护好利用好,是当代中国人的重要一课。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网红”博物馆、“网红”文物频频涌现,文博场馆“地标效应”凸显,“为一馆赴一城”成为旅游新风尚……“文博热”的本质,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历史向往与文化热爱。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就是回到历史“现场”,见证着文化自信的悄然复兴。

从文物,见国运。国力衰微之时,历史珍宝惨遭劫难;今天,我们迎回失散的珍宝,珍视祖先的馈赠,也用全新的方式讲述东方故事。一晃百余年,在文物的生命中或许只是一瞬,但这般历史性的转变,其意义已足够深远。

运脉牵连,兴者襄见。文物珍宝和当代中国的我们,还将共同见证更坚定的热爱与守护,更灿烂的发展与复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原创 ...
标题:长沙超火的三家美食餐厅,可口的味道,让人无法自拔了呢! 在...
2025-11-17 09:48:04
30万株!上海五彩地肤进入...
11月15日,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五彩斑斓的地肤吸引...
2025-11-17 09:47:45
办理签证流程是什么?
出国签证办理流程虽因国家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可归纳为以下关键环节...
2025-11-17 09:47:25
擦亮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金名...
(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第三届“长城之约”全球推广活动...
2025-11-17 09:06:01
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文化...
外交部11月14日发布出行提醒: 今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
2025-11-17 09:05:49
北京11月 | 藏在公园里...
北京的深秋是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当11月的阳光穿透云层,整座城市便...
2025-11-17 09:05:11
韩浩月||三登黄鹤楼
我在两年前才第一次登上黄鹤楼,心里有点类似“后生晚学”的惭愧感,不...
2025-11-17 09:04:39
2025国庆出行报告:最堵...
标题:十一假期真实写照:8天经历让我顿悟,这哪是度假?分明是渡劫!...
2025-11-17 09:04:04
临沂至泰国曼谷国际航线正式...
大众网记者 刘元迪 临沂报道 11月15日,临沂至泰国曼谷国际航...
2025-11-17 09:03:34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标题:长沙超火的三家美食餐厅,可口的味道,让人无法自拔了呢! 在长沙这座美食之城,有三家餐厅以其独...
30万株!上海五彩地肤进入最佳... 11月15日,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五彩斑斓的地肤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深秋时节...
办理签证流程是什么? 出国签证办理流程虽因国家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可归纳为以下关键环节: 一、明确目的地与签证类别 签...
擦亮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 (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第三届“长城之约”全球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在保定举办 擦亮...
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文化和旅... 外交部11月14日发布出行提醒: 今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违法犯罪案件多发,发生多起...
北京11月 | 藏在公园里的绝... 北京的深秋是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当11月的阳光穿透云层,整座城市便浸染在油画般的色彩里。今年气温较往...
韩浩月||三登黄鹤楼 我在两年前才第一次登上黄鹤楼,心里有点类似“后生晚学”的惭愧感,不过好处是,久于头脑中想象的黄鹤楼,...
2025国庆出行报告:最堵高速... 标题:十一假期真实写照:8天经历让我顿悟,这哪是度假?分明是渡劫! 救命!这哪是国庆假期?分明是全国...
临沂至泰国曼谷国际航线正式恢复... 大众网记者 刘元迪 临沂报道 11月15日,临沂至泰国曼谷国际航线正式恢复通航。该航线由狮子航空采...
赴日旅行降温?已有旅行社决定冻... 11月14日,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郑重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11月15日,国航、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