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月里的一天晚上,李济安创业饭后出来散步,在小公园碰到一位河南老乡。
我首先打招呼:“你那么忙,怎么也有空出来转转?”他略显沮丧:“别提了,不干了。”他三年前在街道边开了一家水果店,鸟枪换炮,意气风发。
我认识他,比他开店还要早些,也是源于一天晚上,也是源于散步。他开着一辆小货车在十字路口一角摆摊卖西瓜。我带着孩子上前询价,就这么攀上了老乡。
他与我年纪相仿,他说他是河南永城县人,我说永城离我们很近,就隔着一个濉溪县,再说以前也属于宿县地区(宿州市),咱们也算半个老乡。
他说他来杭州很多年了,一直就这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居无定所地摆地摊,一开始是三轮车,后来买了辆二手小货车。
虽然地点不稳定,但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很稳定。
再后来,在路边看不到他了——他又升级了,在附近相对繁华的地段开了一家水果店,再也不用风吹雨淋,与城管周旋了。
2、
我们在公园的长条凳子上坐下,互相谦让着点起烟。我问:“你那店靠着地铁,生意不是很好吗?”他说:“头一两年还行,就是最后这一年多,也不知怎么了,一天不如一天,感觉撑着也没意思,就把店给转让了。”
他的语气低沉,连带着空气也跟着沉闷。
过了一会,他开口说:“你不是搞什么《新奇特创业项目大全》营销的吗,你给我分析分析,我这是怎么回事?”我答道:“这个很难说,因为我对你开店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他点点头:“也是。”
犹豫了一下,我又说道:“既然说到这里,有个亲身体会,我觉得今天有必要给你讲讲。这可能是压垮你水果店的其中一条线索。”他首肯:“没事,你说就是了。”
“我曾经到你的店里买过水果。”我刚浸入回忆,他就打断了我:“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你不在店里,看店的可能是你老婆。她不认识我。”他舒了一口气:“那差不多。”
我继续道:“我记不清在你的店里买了什么水果,但却记得最后付了多少钱,是:十块两毛八。”
“你怎么记得那么清楚。”昔日的店老板仍然不明就里。
3、
我回忆起细节:“当时收款机显示价钱是十块两毛八,我说十块钱好了,你老婆没有同意;那就付十块两毛钱吧,你老婆也没有同意。说电脑显示多少就给多少,反正手机上也好付。最后我就付了十块两毛八。”
这时候,永城老乡才回过味来:“你的意思是说收钱太苛刻了。”
我推心置腹:“老乡,还记得我以前在路边摊买你的西瓜吗,你总是推让着不要钱,最多最多也就收个大数,什么时候要过零头?什么时候收钱收到分?怎么一开店就那么锱铢必较了呢?”
他努力找理由:“都是电脑算的,还真没留意过这个环节。”
我干脆送佛送到西:“后来闲话,我听家里人说,也到你店里买过水果,也是这种情况。我就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了。电脑软件不讲人情,但是老板老板娘一定要讲人情。做生意说到底是做人的生意。不是要你让多少钱,而是要显示你够意思。社区店又不是火车站,靠的是回头客;回头客靠什么,除了质量、价格、地点、促销,关键是靠人情味。”
听到这里,永城老乡再也坐不住了,他掏出手机,作势要把这个钱还给我。我立即拒绝:“老乡,我不是这个意思。就因为咱们是老乡,还都是小本创业者,我才给你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希望我们未来都越来越好。”
他不再坚持,讪讪地将手机收了回去。夜色中,我看见他的烟头骤然明亮了一下,我猜,他一定是狠狠地吸了一大口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