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大泉沟东岸,介于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南北长约1610多米。
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叫乐僔的和尚云游到此,忽然看到东边的三危山金光闪闪,迎着夕阳,好像有成千上万佛在金光中显现,便认为这里是佛家圣地,随即募钱开凿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来往于丝绸之路的商旅、官员纷纷在此修建佛窟,祈求路途平安。到了唐代已有窟龛1000多个。五代、宋、西夏、元又不断修建。虽然后来经历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仍留下各代石窟491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是世界上历史最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化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数量众多,每年开放洞窟不一样,一般参观采取预约制,参观包括十个洞窟,其中16,17,96,130窟是必看之点,其他洞窟随机抽看。为保护洞窟,进洞参观只能带手电筒,不能拍照,雨雪天不对外开放,即使夏季气温也很低,最好准备好衣服御寒。有条件的游客可以骑骆驼从县城前往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