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新重庆·老地名·边界行”主流媒体采风团深入垫江县沙坪镇、高峰镇,走进田间地头、文化场馆与农文旅融合点位,实地探访垫江县“乡村著名行动”如何让老地名焕然一新,以“地名+产业”“地名+文旅”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峰镇田园风光(陈智超 摄)
据了解,沙坪镇明月山腹地串联竹鸡、环大等5个村落,注册“明月汖(pìn)”地名商标,整合东印红茶、舒糖米、菜籽油等农特产品及茶梯溪谷风光,进行统一品牌推广。当地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实现地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地名+产业”模式实现综合收入320万元,带动收益45万元。
高峰镇寇家坝则以地名文化为纽带,打造农耕体验基地、观景步道等设施,在乡村旅游中融入薅秧实景表演,将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与宁静美好田园生活相结合,给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游玩体验。高峰镇还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发展晚熟柑橘、雷竹等地方特色产业,凭借“地名+电商”模式实现销路拓宽,仅雷竹产业就带动周边群众年增收72万元。
与此同时,沙坪镇母安社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依托乡土符号带动地方文旅发展。孝文化展馆中,老物件、图文展板生动展现“孝子敬母”的传说;乡情馆里,“湖广填四川”时的古碑刻、老农具更承载着“咱村是怎么来的”的独家文化记忆。2025年“家国天下·德润母安”祈福季期间,园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文创销售8.6万元,农家乐营收同比增长210%。
沙坪镇母安社区(陈智超 摄)
沿着明月天香路一路前行,由石足迹传说、东印茶山、闲云茗居、峰门铺等景点组成的“巴国天府,牡丹原乡”主题市级旅游道路,将地名文化融入康养运动、休闲度假等多元业态。8.5平方公里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5%,成为了重庆主城40分钟交通圈内的“天然氧吧”。
此外,高峰镇大井村寇家坝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峰薅秧歌”作为“乡村著名行动”的文化亮点,新增4名非遗传承人,创作《薅出幸福薅出歌》等精品曲目,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激活古老艺术新活力。
当地非遗“薅秧歌”(陈智超 摄)
值得一提的是,垫江县“乡村著名行动”已实现全域覆盖,完成545条乡村地名规范命名,设立28个地名乡情馆、村情馆,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1727条乡村地名的采集上图,真正做到“有地有名、有名有标、导航无盲区”。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地名文化,通过500余次短视频推介,让地名故事深入人心。
未来,垫江县将不断深化“地名+”融合发展,在做好老地名保护工作的同时,激活其当代价值,让地名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助力构建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现代化新垫江。(来源:重庆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