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南极向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内部信,庆祝公司成立32周年。一些员工表示,信中提到南极的风光,自己在忙碌的一天结束后还要加班做续课方案,看到信里的描述让他们感到有些不适,甚至觉得有些讽刺。网友们对此展开了热议,大家的讨论集中在信中表达的细节以及职场反差的感受上。细心的网友统计,信件里总共提到了17次我和5次南极。 在一个视频中,俞敏洪还透露,自己是乘坐夏古号邮轮前往南极的。一家旅行社的客服告诉记者,俞敏洪所乘坐的邮轮从巴黎出发,进行为期20天的旅程,每位乘客的费用大约需要30万元。这艘邮轮每隔一年才会去一次南极,如果想乘坐,最快也得等到2027年。
媒体评论指出,俞敏洪的南极之旅和他在信中的表达,为什么会引起公众反感呢?根本原因在于他缺乏对一线员工的共情。作为老板,他能在南极游玩,享受财富自由,给员工展示自己的喜悦,这在某些人看来更像是炫耀。一线员工忙碌工作,甚至需要加班,而自己却很难实现像老板一样的旅行梦想,这种反差给人一种只要员工努力工作,老板就能走得更远的印象。如果俞敏洪只发了一封简单的内部信,不提南极旅行,多一些对员工的感激之情,可能会让人感觉更为温暖,反响也不会如此激烈。 企业家的一言一行,都需要考虑到一线员工的感受,也要考虑到网络舆论的反响。有些企业家因为言行不当引发争议,这不仅影响他们个人形象,有时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发展。近期,不少企业家的言论都引发了批评,像西贝的创始人和百果园的老板都因为言辞不当遭遇了公众的反感。客观来看,俞敏洪对待员工的态度总体还是不错的,他有一定的口碑。2021年,教培行业受政策影响,新东方的营收大幅下降,俞敏洪在2022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天津峰会上提到,当时公司解散了六万名员工,但每个人都得到了N+1的补偿,总额达到200亿元,且退还了学费,剩余的课桌椅也捐赠给了社会。此外,俞敏洪本身也经历了许多舆论风波,尤其是和董宇辉分家的事件,处理过一系列的争议。按理说,他应该能够避免类似内部信的失误。如果说他故意这样做,那倒不至于,更多可能是表达上的问题,或者和年轻人之间存在代沟。很难说俞敏洪有意炫耀或恶意什么,他的写作风格更多地体现了一个年代的特点——站在自己的角度,通过叙事与抒情结合,虽然细腻但缺乏换位思考,同时对网络舆论的多元性缺乏理解,容易引发价值观的冲突。 总的来说,俞敏洪的内部信事件,再次提醒企业管理者要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与员工共情。许多企业家在重要的时刻,会亲自去到一线和员工一起拼搏,虽然这其中有宣传的成分,但这种行为本身也是能够赢得社会好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