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景区一元烩面爆火背后:旅游业的诚意经济学
创始人
2025-05-20 18:03:54
0

走在国内大多数景区,你肯定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矿泉水卖到5块钱一瓶,一碗清汤寡水的面条敢标价38元,随便点两个家常菜就得掏上百元。怎么说呢,这种"景区特供物价"早就成了游客们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大家一边掏钱一边在心里默默翻白眼。但今年五一假期,河南某景区却用一碗定价1元的羊肉烩面,把这套行业潜规则砸了个稀碎。

‌1元烩面的破局效应‌

说实话,第一次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景区1元烩面"的短视频时,我和多数人反应一样:要么是营销噱头,要么就是清汤寡水骗流量。但实地探访过的网友纷纷晒出证据——碗里真有两三片实实在在的羊肉,面条不够还能免费续加。队伍从早排到晚的场景,活脱脱像是某个网红奶茶店的开业盛况。你懂的,在景区这个特殊消费场景里,1元钱连瓶装水的成本都覆盖不了,更别说还提供座位和服务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某5A级景区的糟心经历。当时花68元点了碗"招牌牛肉面",结果端上来的是三片薄如蝉翼的牛肉配一团没煮透的挂面。对比之下,河南这个景区简直是在用做慈善的心态做生意。话说回来,他们真不怕亏本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专门请教了做餐饮的朋友。

‌成本账背后的经营智慧‌

"单看烩面本身肯定是亏的",在郑州开面馆十几年的王师傅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市场上面粉加羊肉的成本,一碗像样的烩面物料成本就要5-6元,再加上人工、房租、水电,景区商铺的运营成本比市区至少高30%。但景区负责人私下透露,他们把这部分补贴进了整体营收——烩面店带动了周边纪念品和二次消费,五一期间客流量同比翻了两番。

这招"以点带面"的策略着实高明。游客省下的饭钱,转头就花在了文创雪糕、汉服体验这些高毛利项目上。对了突然想起,杭州某乐园也曾推出过20元管饱的员工餐,结果带火了整个餐饮区的消费。看来"吃亏是福"这句老话,在旅游业里还真有现代注解。

‌从价格战到体验战‌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场1元烩面风暴的本质,其实是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的转型缩影。十年前各景区还在比谁门票涨得狠,现在拼的是谁能让游客心甘情愿掏钱。就像迪士尼从来不怕你自带食物,因为他们有足够多让你主动消费的理由。

河南这个景区深谙此道。除了烩面,他们还同步推出了"汉服免费穿""非遗工匠现场教学"等体验项目。游客花1元钱吃饱后,反而更愿意为文化体验买单。这种心理很微妙——当游客觉得景区"够意思"时,消费就变成了双向奔赴。我见过太多反例:某些古镇把街道改造成"消费陷阱",结果游客人均停留时间还不到两小时。

‌地域文化的软实力‌

最打动我的,是当地文旅局局长那句"我们河南人待客,讲究个实在"。这话听着朴素,却精准击中了现代旅游的痛点。在短视频时代,一碗带肉的1元烩面比任何广告都更能传递地域文化的真诚。就像重庆用"8D魔幻立交"立住山城人设,成都靠"熊猫基地"强化休闲形象,河南这次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中原厚道"刻进了游客记忆。

记得在洛阳喝过3元一碗的牛肉汤,摊主大爷非要给我加个烧饼:"小伙子出来玩不容易,吃饱才有力气逛。"这种温暖,远比冷冰冰的A级景区牌匾更能留住人心。现在想想,所谓"网红城市"的崛起,不都是先靠人情味出圈,再靠基础设施留客吗?

‌可持续性的商业逻辑‌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么搞能长久吗?景区方面倒是很清醒——1元烩面作为引流产品,只在节假日特定时段供应,平时恢复15元的市场价。既保持了话题性,又守住了成本底线。这种"限时福利"的玩法,其实和电商平台的秒杀活动异曲同工。

更关键的是形成了良性循环:游客好评带动社交媒体传播,免费流量反哺景区知名度,最终转化为综合收益。云南某古镇曾做过测算,每在餐饮上让利1元,能带来7元的衍生消费。看来在旅游业里,有时候"傻实在"反而是最精明的算法。

‌行业变革的蝴蝶效应

令人欣慰的是,这股清风正在产生连锁反应。五一过后,至少有三个省的景区宣布推出"10元平价餐区",某知名山岳景区甚至把缆车票价降了30%。虽然这些跟进者暂时还做不到1元极限让利,但行业价格体系松动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这让我想起日本温泉乡的"一泊二食"传统——旅馆用包含两餐的打包价,既保证了服务质量,又消除了游客的消费焦虑。或许中国景区也该重新思考:到底是竭泽而渔地赚快钱,还是用合理利润换取长久发展?答案可能就藏在那碗冒着热气的1元烩面里。

相关内容

青岛首届里院美食节暨满汉全...
2025年11月7日,为期29天的青岛首届里院美食节暨满汉全席青岛...
2025-11-09 19:49:52
『人民日报』进博故事丨非洲...
在第八届进博会上,希尔生物的工作人员(右一)正在介绍公司产品。图源...
2025-11-09 19:49:10
连云港游乐设施滑梯个性化定...
连云港游乐设施滑梯个性化定制 在现代游乐设施的设计中,滑梯作为经典...
2025-11-09 19:48:47
滇池畔再续人鸥情 昆明擦亮...
游客投喂红嘴鸥。 风景优美的海晏村。记者 王俊星 摄   初冬的...
2025-11-09 19:48:27
原创 ...
龙门的手信,是时光雕琢的民间诗篇。始于明代的米饼,炉火旁围坐的习俗...
2025-11-09 19:48:05
知名景区限期封控
近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通告,五座台顶区域进入严寒阶段...
2025-11-09 19:47:48
原创 ...
20世纪70年代,日本因矿石资源需求,曾在上海佘山的土地深处挖掘了...
2025-11-09 19:47:07
大国小村 | 赶走游客,这...
大国之基在乡土,振兴之路见小村。2025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5-11-09 18:45:41
这样游河南,超出片!
嘿,国风爱好者、旅行达人们! 你是否也想身着飘逸的华服, 漫步在古...
2025-11-09 18:45:20

热门资讯

青岛首届里院美食节暨满汉全席青... 2025年11月7日,为期29天的青岛首届里院美食节暨满汉全席青岛厨皇争霸赛在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李村...
『人民日报』进博故事丨非洲“生... 在第八届进博会上,希尔生物的工作人员(右一)正在介绍公司产品。图源:人民日报 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馆里...
连云港游乐设施滑梯个性化定制 连云港游乐设施滑梯个性化定制 在现代游乐设施的设计中,滑梯作为经典项目之一,始终受到儿童和家长的喜爱...
滇池畔再续人鸥情 昆明擦亮春城... 游客投喂红嘴鸥。 风景优美的海晏村。记者 王俊星 摄   初冬的滇池水面,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翩跹起舞...
原创 惠... 龙门的手信,是时光雕琢的民间诗篇。始于明代的米饼,炉火旁围坐的习俗,化作皮薄馅圆的年味符号;农民画跃...
知名景区限期封控 近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通告,五座台顶区域进入严寒阶段,历史同期台顶区域最低温度可降至零...
原创 纪... 20世纪70年代,日本因矿石资源需求,曾在上海佘山的土地深处挖掘了一个88米深的巨坑。 而我国巧妙地...
大国小村 | 赶走游客,这个村... 大国之基在乡土,振兴之路见小村。2025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
这样游河南,超出片! 嘿,国风爱好者、旅行达人们! 你是否也想身着飘逸的华服, 漫步在古迹之上, 让历史的厚重与衣袂的翩跹...
“气势如虹 勇攀高峰” 共绘粤... 十一月的广州,秋高气爽,郁郁葱葱。 十一月的岭南,南风澎湃,欣欣向荣。 十一月的大湾区,潮起浪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