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娃出去玩这件事,我们总想换个新鲜法子试试呀,因为公园和博物馆我们已经去过很多次了,所以这次我们把地点选在人民广场的地下小剧场,天气不冷不热挺合适的嘛,于是我们就沿着台阶下去找华盛街,起初我们还担心人多拥挤会让娃不耐烦,不过还好商场的通道宽敞,接着我们就顺着霓虹灯的箭头走到了演出馆门口,
不过门还紧着呢,于是我们就先在华盛街里逛一圈,因为这块地方主打“二次元生态”,所以一路能看到扭蛋机和手办店,以及几位化好妆的年轻人边走边聊,而且店门口的音乐跟着节拍跳动,小孩一下子就被吸过去了,随后我们就定了个小约定,只要他不乱跑就可以看两次抓娃娃机,然后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又折返回演出馆前,
然后工作人员把门推开就开始检票了,起初我们还想是不是会是那种很正式的大剧场,不过进去才发现这更像一个小作坊,整个空间也就五十来平,前面摆了个小舞台,以及舞台和观众之间放了一张窄桌,而且座椅一共五排,前三排很快坐满了,大概二十来人吧,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氛围一下子就安稳下来了,
于是演出就准点了,魔术师是个戴眼镜的年轻男生,虽然刚走到桌前时看着略严肃,但是他一开口就把距离拉近了,而且他每一个节目都要请现场观众来当搭档,接着我们就看见他用扑克做了几个西式小把戏,随后又切换到了古彩戏法,比如三仙归洞和四连环这样经典的招式,不过眼睛盯得再紧也抓不住破绽,魔术师得手法比我们想象的整洁很多,
因为每个节目都让观众参与,所以娃的注意力一直没有掉线,而且他被点到上台时还小小激动了一下,虽然他一开始手有点抖,但是他跟着魔术师的指令就把环套得牢牢的,然后台下掌声一起来他立刻就笑了,接着节目结束后我们才知道这个魔术师还是在校大学生,于是娃就开始问如果认真练习是不是也能做到那些手速和判断,
不过我们并不是冲着“揭秘”来的呀,我们反而是想让孩子在“看不懂”的状态里练耐心,因为只要他愿意盯着细节,孩子就会自然地训练专注和观察,而且他会在一次次的“猜错”里学会承认自己判断有限,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但是越是娱乐性质强的活动,孩子越容易放下“答对”的压力,随后能力就会在玩乐里长出来,
说个题外话,我们以前也爱在人民广场的鸽子区待因为投喂的瞬间孩子能学到等待和轻拿轻放,不过小剧场的体验更直接,起初他坐下时像只小鹿一样东张西望,但是节目推进到第三个时他就开始跟着节奏呼吸了,而且他会提前猜下一步的变化,随后我才发现,小空间里的限制反而成了优势,因为信息密度大就更容易形成记忆点,这一晚对他挺刻骨名心的,
然后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活动运作的另一面,因为本来演出是前一天的,不过由于报名的人数不够就顺延到今天,而且工作人员在检票时还顺手提醒我们下周场次要关注更新,如果我们只是把周末限定为“学习知识”,那么我们就会错过这些城市里灵活的小惊喜,既然演出能近距离互动,我们就能在同一小时里获得情感和社交的练习,
对了最后聊点实用建议吧,因为有人会问周末除了公园和博物馆还能去哪儿玩,所以我们可以把小剧场加入备选清单,而且如果孩子胆子比较小就选近距离但不拥挤的场次,只要提前十几分钟到场就能留到前三排,如果你担心节目质量就看看是否有经典桥段和现场互动,然后我们也建议在节目结束后跟孩子聊聊哪一步最神奇,简而言之,玩得开心是一回事,带着方法玩才是我们更看重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