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本版插画 芝芝
□ 陆金凤
朱家湾村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地处秦岭南麓、牛背梁脚下。近年来,朱家湾村深挖自然资源与村内兼秦纳楚的文化底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利用秦岭老屋、古道遗迹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幅山水美、生态好、乡村兴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怀着期盼,我在金秋踏访秦岭深处的朱家湾村。从柞水县出发,向西北行驶18公里便到了。车窗外的秦岭山脊已铺展成流动的彩卷,黄栌火红染透崖壁,松栎的苍绿打底,间杂着野菊的明黄、板栗刺球的墨绿,漫山像被打翻的调色盘,裹着晨雾缓缓流淌。这个“最佳旅游乡村”,一头枕着终南山寨的烟火,一头嵌在牛背梁的清幽里,让朱家湾的秋,自带流彩神韵。
朱家湾的流彩,是秦岭独有的“林染山、果缀枝”。板栗树举着沉甸甸的刺球,山风一吹,熟透的“小刺猬”啪嗒落地,裂开的缝隙里漏出褐红油亮的栗子。坡边核桃树的枝丫探过墙,青褐色的硬壳缀在枝头上。
阳坡院子藏着最暖的流彩。民房顺着山势铺开,青瓦屋顶连成起伏的浪,被秋阳镀上金芒,院边盛开的金菊黄得亮眼。一位老先生望着屋后层林尽染的秦岭余脉感慨:“别处秋景多是单调底色,哪有这般‘抬头见彩林、低头拾栗果’的鲜活,住着就想起儿时山里的日子。”
流彩神韵里,最勾人的是舌尖的彩香。秦岭板栗吸足山岚雾气,饱满粉糯,自带清润甘甜,婶子们围坐在院坝石桌旁,将煮熟的板栗剥皮,捣成泥后拌上冰糖浆,慢火翻炒时,栗香愈发浓郁。揪剂、擀皮、包馅,指尖翻飞间捏出均匀褶子,木质模子一压,“福”字与松枝纹样便清晰地印在饼上。土灶烧着秦岭枯松枝,铁锅垫上油纸,生坯焖烤时,麦香混着栗香、松烟香从锅盖缝隙里钻出来,诱得人直咽口水。
揭盖瞬间,金黄的月饼泛着油光,松枝纹样饱满立体。咬一口,饼皮酥松掉渣,裹着山核桃油的清香,内馅绵密细腻,板栗的清甜混着淡淡的桂花香在舌尖化开,没有寻常月饼的甜腻,只留秦岭山林的质朴温润。配上一杯秦岭野菊花茶,茶香与栗香交织,顺着喉咙往下淌,像给五脏六腑裹了层秦岭秋阳的暖。
暮色漫上来,秦岭的轮廓渐渐模糊,终南山寨的灯笼次第亮起。游客们或在寨里小馆慢酌,就着秦岭山野菜、炒板栗,或在农家院藤椅上闲话,听山风穿过松涛。
朱家湾是流动的彩,鲜活的韵。在这里,一粥一饭沾着秦岭的馈赠,一草一木带着深山的鲜活,自然与人间的和鸣,都藏在这流彩画卷里。每个寻访而来的人,都带着一身秦岭的山风、栗香与彩韵,把这份独有的流彩记忆,酿成心底久久不散的回甘。
上一篇:凌超芬:上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