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档案:山东省内现存最早的党旗
年份:1939年
馆藏:山东省沂水县档案馆
这面制作于1939年的党旗,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几位妇女干部缝制的。党旗的设计模仿了苏联共产党党旗的样式,长80厘米,宽40厘米,旗面为红褐色,左上方有一颗黄色的五角星,中央偏左上方有一个黄色的镰刀斧头图案,右下角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这是山东省内现存最早的一面党旗。
1938年11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迁到了沂水县王庄。12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民运工作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为发展党组织,山东分局民运工作团挨村挨户地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员,播撒火种。
1939年春,山东分局妇女干部赵煜琴将马头崖村的进步青年刘洪秀发展成为党员,并把一面她与几位妇女干部缝制的党旗交给了刘洪秀,叮嘱他说:“以后发展党员,新党员都要在党旗下宣誓,对党旗宣誓就是对党宣誓。”
刘洪秀
“上面的镰刀斧头,表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血红的底色,表明共产党员要为工农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献出生命与热血也在所不辞。”赵煜琴向刘洪秀讲解党旗的含义,也为刘洪秀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
民兵队伍在行军途中
刘洪秀以走村串户卖货作掩护,秘密发展党员。他向乡亲们宣传党的抗战决心,让乡亲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心系百姓安危、能让百姓翻身解放的党。在低矮的草屋里,刘洪秀带领新党员在这面党旗下宣誓,他们握紧右拳高举,立下“永远跟着党走”的誓言。
到1939年底,在不足200户的马头崖村,刘洪秀先后分两批发展了54名党员。到1940年上半年,村里又有十几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很快,杨家峪、松柏崖、石棚等村的村民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踊跃参军参战,成为各村抗战的带头人。
抗战时期,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频繁的“扫荡”。刘洪秀坚守“人在党旗在”的誓言,为了保护好这面党旗,他把党旗缝进衣服里、被褥里,藏在房梁上、石墙里、地窖里,后又装进木匣子藏在山洞里。在抗战岁月里,刘洪秀把党旗看得比命还重要。
从1939年接过党旗,刘洪秀共发展了100多名党员。
1989年,刘洪秀把这面用生命守护了半个世纪的党旗交给了党组织。
刘洪秀把党旗交给了党组织
这不就是我的生命了嘛!
——刘洪秀口述
这面党旗,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激励着无数党员和群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今天,它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实物,也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