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的三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创下了中国人完成英国人多年未能实现的壮举,瞬间让全世界为之震惊。这次成功登顶,除了展示中国的登山实力,还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尼两国的珠峰边界问题。可以说,这不仅是中国在登山上的胜利,更是一次外交上的成功。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征服珠峰,让中尼两国在珠峰归属问题上取得主动,中国登山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而在这场关于珠峰归属权的外交博弈中,毛主席的智慧和果断策略让人们感到钦佩。
珠峰归属权属于中国 1955年,新中国与尼泊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尼两国拥有1500多公里的边界,而珠峰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议的焦点。珠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对新中国来说,领土的完整性是不可妥协的外交底线。虽然中尼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在珠峰的归属问题上,尼泊尔始终坚持珠峰应属于他们。加之西方反华势力的挑拨,尼泊尔国内甚至爆发了多次反华示威。回顾历史,珠峰归属的争议由来已久。在清朝之前,对于这座海拔超过8800米的山峰,封建朝廷并未对其归属提出明确主张。直到1719年,康熙帝派遣了两名测绘工程师对珠峰进行了详细测绘,珠峰的相关地图正式载入了中国的历史文献。按照国际惯例,珠峰理应属于中国。 然而,在两国建交后,尼泊尔却始终坚称珠峰应归其所有。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不断对中国进行外交孤立,如果因珠峰归属问题挑起争端,将对中国极为不利。1960年,随着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新中国更加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在1957年,周总理访问尼泊尔时,再次强调了珠峰归属的问题,并表示中国愿意与尼方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友好协商。周总理提出,双方可以依据习惯性分界线来划定珠峰的归属问题,尼方也表示愿意以积极的态度与中国进行协商。 珠峰可以一国一半 1960年,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携带特殊任务访华,访问的主要议题就是确定珠峰两国的分界线。柯伊拉腊与周总理进行了多轮谈判,当尼方坚持要求将珠峰完全划归尼泊尔时,毛主席亲自参与了谈判。毛主席表示:首相先生,难道你们真的想把珠峰完全划归贵国吗?我认为,珠峰完全属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遭到其国民的反对。为何不考虑一国一半的方案?毛主席提出的解决方案非常明确,即南边归尼泊尔,北边归中国,这无疑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柯伊拉腊则坚持说,尼泊尔是最早登顶珠峰的国家之一,因此,珠峰理应归属于尼泊尔。毛主席听后深感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于是提出:如果谈不拢,就暂时搁置,未来一定会找到解决之道。毛主席还强调,历史资料表明,珠峰属于中国,中国愿意与尼泊尔共享珠峰。中国人登顶珠峰 为了让尼泊尔接受两国共享珠峰的方案,毛主席亲自下令组建登山队。他坚信,只要中国能够成功登顶珠峰,尼泊尔就会不得不同意这个方案。实际上,早在建国初期,中国就已经开始筹备登山队。1957年,中苏两国开展了深度合作,苏联为中国登山队提供了专业的训练和登山设备。1958年,苏联的登山专家还为中国队员规划了几条相对较为安全的登山路线。 然而,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在1960年全部撤回。于是,毛主席决定,由中国人独立完成征服珠峰的任务。为了确保登山队能够顺利登顶,并尽量减少伤亡,贺龙元帅亲自下令从瑞士采购了最先进的登山设备,总共有6吨物资送到队伍中。1960年3月19日,经过严格选拔,270名队员加入了登山队。几天后,队伍进行了首次试登,然而由于缺氧、恶劣气候和陡峭地形,登山难度极大。相比之下,从尼泊尔境内南侧攀登,难度明显较低。当队员们爬升到7300米时,一名队员不幸牺牲,过8000米时,大部分队员受到了冻伤,队长屈银华决定暂时撤退。 撤退后,周总理没有责怪队员们,反而给予了鼓励:新中国坚信,中国登山队一定会创造出一个世界奇迹。1960年5月24日,四人先遣队重新出发,突破重重困难,最终在8700米处成功抵达。然而,最后的20米路段却是几乎垂直的光滑岩壁,这也是之前英国登山队未能登顶的原因。面对如此险峻的环境,曾是消防员的刘连满提出搭人梯攀登的方案。为了克服这段死亡岩壁,四人花费了数小时。由于氧气不足,刘连满被安排到安全区域休息,其他三人继续攀登最后的100米,这段路程异常艰难,三人耗时9小时才完成。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屈银华、贡布、王富洲三人成功将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顶端,中国成为第一个从北侧征服珠峰的国家。这一伟大的登顶壮举,震惊了世界。 结果与外交胜利 1961年10月5日,尼泊尔与中国签订了珠峰归属权协议,明确规定珠峰由两国共享。珠峰边界问题的圆满解决,离不开登山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和巨大牺牲。同时,毛主席提出的一国一半方案,为中尼两国的和平谈判奠定了基础。这一事件也体现了毛主席卓越的外交智慧和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