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绵高速试跑采访结束后,记者与业主单位工作人员在白马隧道内合影留念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9月29日,九绵高速全线通车,成都至九寨沟县的自驾车程缩短到4小时。与之前许多次交通项目通车一样,这一次,我依然在现场见证。
9月22日至23日,作为交通口记者,我有幸试跑九绵高速全线。通车前的试跑采访,是为了积累素材、布局稿件、策划产品,更是为了对工程有更深刻的认识,想办法让自己的策划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因此,每次通车采访我都会有种“上战场”的感觉,心怀忐忑,也充满期待。
好在,试跑后我都会变得踏实,因为去的点位够多,聆听的故事够丰富。
在路上,我看到这条文旅大道的美。试跑时,车子一路在川西北高山峡谷穿行,远处路面时常被云雾遮掩,宛如车行云端。抬头看,路牌上接连出现报恩寺、九皇山、王朗自然保护区、甲勿海等景区。跑完全程,我终于知道九绵高速为何被誉为“最美山间高速”,又为何成为一条文旅大道。这让我有了H5产品的初步想法,用动态长图串联沿途主要景区,带读者沉浸式“云”自驾九绵高速。
在隧道里,我得知这条山间高速建设的难。白马隧道位于全线最高点,海拔约2300米,它也是影响九绵高速全线通车的最后一个“拦路虎”,历时9年才打通。在隧道口,设计负责人向我们讲述了这座隧道如何穿越9个断裂构造带,绕避自然保护区,克服突泥涌水、软岩大变形等工程难题。基于这些采访,才有了展现建设难度的报道——《九绵高速月底全线通车!全长约246公里,为何修了9年多?》。
在收费站,我感受到当地居民对高速通车的期待。9月22日下午5点过,我们来到当天采访的最后一个点位——甲勿海收费站。抵达时,百余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当地居民跳起绉舞,唱起南坪曲子,恣意抒发内心的喜悦。交谈中,他们讲述着自己与九绵高速的故事。于他们而言,九绵高速通车意味着求学之路更顺畅、村子里的游客更多、经济来源更丰富。在试跑VLOG中,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份喜悦。
不难看出,只要你在现场睁大眼睛、打开耳朵、用心感受,总会收获满满。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是在一次次现场采访中了解四川的。
在久马高速建设现场,我看到了10月初川西高原的雪;在宜攀高速金沙江特大桥上,我吹到了川滇交界高山峡谷的风;在川青铁路德胜隧道里,当我用手轻松捏碎一块围岩时,才深刻体会到在四川修路有多难。
跑交通口6年,我用一次次现场采访,见证了四川交通发展的精彩瞬间;未来,我将继续在现场,记录四川交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