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三年,从南昌搬到重庆,说实话,不是我年轻时候能想到的事儿。那时候觉得“重庆太远”,又山多路陡,住着肯定不舒服。但人一上了年纪,反倒更愿意去尝试一些新鲜的、让生活继续“动起来”的地方。重庆,就是我给自己选的“第二人生”。
这篇文章,我不想写得虚头巴脑,就讲讲实实在在的生活,告诉你一个老头子搬来重庆之后,过得是啥滋味。
从南昌搬来重庆,最大的不适应,其实是地形。南昌是平原,骑个电动车到处跑,方便得很。而重庆是山城,电梯、电扶梯、爬坡、下坎,哪怕只是去个菜市场,有时候都要转一圈。但说句实话,住下来之后,我反而慢慢喜欢上了这种“立体城市”。
重庆的城市布局很特别,走几步就能看到江,抬头就是山。早上我经常去南山上散步,空气比城里的清新多了,一眼望去,江水、楼宇、桥梁交错在一起,很有层次感。南昌虽然也有赣江,但那种开阔感和重庆的“立体气息”不太一样,有时候走在重庆的街上,我觉得自己像在一个巨大的风景画里。
以前在南昌,觉得日子过得平平稳稳;现在在重庆,哪怕是出门坐轻轨,都像是一场小旅行。特别是李子坝那段轨道穿楼而过,每次坐到那儿还会忍不住多看两眼。这种城市的新鲜感,是南昌给不了的。
都说重庆和南昌是“火炉城市”,但我觉得重庆的夏天虽热,却比南昌好受。南昌热得闷,像蒸笼,晚上不开空调根本睡不着。重庆虽然也热,但因为多山多风,特别是住在高一点的位置,晚上开窗还能吹到风。
冬天就更明显了。南昌的冬天湿冷,屋里比屋外还冷,洗个澡都是挑战。我以前冬天在家穿三件秋衣、两条棉裤,还是手脚冰凉。重庆的冬天虽然也潮,但气温稍高,而且现在很多小区都有集中供暖,屋里比南昌暖和。这个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的是硬核福利,不怕冷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我是个不太喜欢孤独的人,退休之后最担心的就是“没人说话”。刚来重庆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确实有点担心。但这边的人啊,真是热情。
我家附近有个小茶馆,老板娘五十多岁,嗓门大,性格直。我第一次去,她就问我是哪儿人,聊了几句之后,每次去都记得给我多放点花茶。附近的邻居也都很“江湖气”,不是那种凶巴巴的江湖,是那种讲义气、重感情的味道。有事招呼一声,大家都会搭把手,不像有些城市,邻里之间谁也不理谁。
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摔了一跤,一个卖菜的大哥立马跑过来扶我,嘴里还骂着“你咋不穿防滑的鞋子!”虽然语气冲了点,但那种关心让我心里热乎乎的。重庆人就是这样,话糙理不糙,嘴上不讲情,心里却记得你。
吃惯了米粉、汤饭,口味偏咸鲜,不太能吃辣。刚来重庆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吃饭。火锅、小面、江湖菜,看着都红油滚滚,辣得发亮。但时间久了,反倒慢慢喜欢上了这种热辣的感觉。
我现在每周都要和几个邻里老伙计去吃一次火锅,吃的是气氛。火锅桌上,不管是聊孩子、聊股票、聊年轻时候的事,一边涮肉一边摆龙门阵,比什么娱乐都快乐。重庆的火锅讲究“九宫格”和“老油”,吃起来特有层次感,和南昌吃米粉那种“快餐式”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小面也是我现在的最爱。起床后遛一圈狗,顺路去巷子口的小面铺来一碗豌杂面,加点酸菜、花生米,再来一碗豆浆,吃得舒服极了。重庆的小吃多到你吃不完,酸辣粉、糍粑、凉糕……每样都能吃出人情味。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退休之后,身体就是第一要紧的事。南昌的医院不算差,但重庆作为西南大城市,医疗资源确实更集中。像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医附一这些三甲医院,技术和设备都非常先进,挂号也方便。小区附近的社区医院也很贴心,定期还有健康讲座和义诊,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很实用。
交通这块我也满意。重庆的轻轨修得好,哪怕是我住在主城边上,转一趟车也能进市中心。老年人刷卡有优惠,出门没压力。而皇冠大扶梯、长江索道这些“交通奇观”,不只是城市景点,更是实实在在的出行方式。每次坐扶梯上下时,我总会想,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
南昌的生活节奏慢,适合养生,但有时候也容易让人“宅”着不动,日子久了就空。重庆则不一样,这里的人爱热闹,城市也爱热闹,你不动,它就把你推着往前走。
我现在每天早上出门,下午回来,晚上还有社区活动。和一群六七十岁的朋友们一起听歌、跳舞、学手机摄影,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谁说老了就只能在家看电视?换个城市,换种活法,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比退休前还精彩。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舍得离开南昌?”我说,不是舍不舍得的问题,而是我想换个方式过日子。南昌是我年轻时候打拼的地方,但重庆,是我给自己选的“安享之地”。
我不是来“养老”的,我是来“生活”的。重庆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生活节奏:既有热闹的城市节拍,也有独处时的安静空间;既有刺激味蕾的美食,也有让人安心的医疗系统;既有陌生的挑战,也有熟悉的人情味。
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全是实话。如果你也在考虑退休去哪儿,不妨来重庆走一走。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爱上这座“麻辣热情”的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