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凌晨,印度靛蓝航空6E1703航班平稳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这架从加尔各答起飞的航班,载有180名乘客,完成了中印时隔五年的首次直航飞行,标志着因疫情中断的两国客运空中通道正式重启。
随着11月新德里至上海、广州航线的陆续开通,停滞五年的中印旅游市场正迎来复苏的关键契机,但在航线扩容与游客回流之间,仍存在签证壁垒、设施短板等多重挑战。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印旅游复苏进程加快。7月24日,印度时隔五年重启对华旅游签证申请,政策放开当天,国内出行平台上新德里目的地搜索量迅速增长,以去哪儿平台为例,以印度德里为目的地的机票搜索量一度上涨,峰值增长超过10倍。
而直航的恢复则为旅游复苏注入动力。根据中印外长8月达成的共识,两国于10月底前启动冬航季直航计划。印度靛蓝航空率先开通加尔各答-广州航线,每周往返14班;中国东方航空将于11月9日重启上海-德里航线,每周三班;德里-广州航线也将在11月跟进,使得两国间的直航航线迅速增加至三条。
中国往返印度航班信息
多位国内网友在社交平台表达了对赴印旅游的期待。“旅游爱好者的福音,印度文化值得体验!”
10月29日,同程旅行一名旅游顾问对搜狐旅游表示,近期航班恢复后,印度签证办理需求火热,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领区的签证办理排期已顺延至12月份,当前提交办理申请,旅客最快需等到明年2月份才可出游。
北京领区通知
一家签证代办平台表示,近期咨询印度签证代办业务的客户数量显著增加,工作人员每日均在为客户处理相关申请材料。该平台介绍,当前印度签证基础办理费用为每人1000元,若需加急办理,需额外支付2000元/人的费用。
除签证业务持续火热外,旅游产品相关咨询量也呈现同步增长态势。近日,搜狐旅游从多家旅行社了解到,随着印度多日游产品在近期陆续上新,该目的地的线路咨询热度显著提升,有旅行社11月中旬出发的跟团游已成团。从咨询及报名情况来看,文化爱好者是主要客群。
旅行社上线印度跟团游产品
此前,疫情前的2019年,中印间每月有近500个直飞航班穿梭于上海、广州与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城市之间,便捷的空中交通推动着旅游交流的持续升温,2019年中国赴印游客达34万人次,占印度外国游客总数的3%以上。
这种增长态势在2020年戛然而止。受疫情及后续双边关系影响,印度暂停直航,停止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电子签证通道同步关闭。五年来,两国旅客往来需经香港、新加坡或迪拜中转,最短行程也需额外增加10小时以上。中转障碍让许多潜在游客望而却步,2023年印度接待的952万外国游客中,几乎看不到中国游客的身影。
《印度时报》报道截图
尽管复苏信号明确,但中印旅游市场的全面回暖仍面临多重阻碍。
签证政策成为最突出的“拦路虎”。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恢复的贴纸签需申请人前往北上广三地递签,且必须提供10万元人民币的6个月银行流水、无犯罪证明公证、所有资料需要翻译件等,普遍的审核周期为一到六个月。“材料审批一次性通过的难度比较大,很难避开所有坑,我去了三次才成功。”一位在上海办理印度签证的旅客表示。
印度旅游业的接待能力也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一位在印度经营地接社的负责人观察到,虽然新德里、孟买的高端酒店增设了中式早餐等服务,部分景点间车程因基建改善有所缩短,但服务标准化仍存短板。此外缺乏有效的旅游服务中心和通讯网络,“没有成熟的交通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酒店条件参差不齐,尤其是热门城市的好酒店非常紧张。”
安全与卫生顾虑更成为游客的核心担忧。有过印度旅行经历的摄影师“三雪”提醒,最好喝瓶装水,减少吃路边摊,避免去偏僻的地方。这些问题令部分游客持谨慎态度。
与此同时,业内认为,相比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邻国,这些国家近年来占据了更多中国出境游市场份额,印度在竞争中已落后于周边国家,印度在这一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
图源网络
有业内人士指出,印度在地接服务上仍有提升空间,并建议应加快构建覆盖全旅程的中文服务体系,例如在热门景区与历史遗迹配备中文导览或导游,并大力推动本地餐饮、住宿及购物企业接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中国游客惯用的移动支付方式,以扫除旅行中的语言与支付障碍。
对于中印旅游的长远发展,业界普遍认为需要政策与服务的“双向发力”。在政策层面,简化签证流程成为首要诉求。印度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召集人普拉纳夫・沙阿呼吁,应尽快恢复电子签证,降低申请门槛,同时简化中国技术人员的工作签证审批,为旅游与商务往来同步铺路。中国外交部也表示,愿同印方一道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
撰文 | 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