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歼-10战斗机群以精确编队飞越台岛周边空域时,轰-6K轰炸机已经在远海完成了对打击目标的定位与标定。这场东部战区的模拟对抗训练,不仅让海峡中线成为了历史名词,更通过能够清晰辨认海岸线的实战能力向全球展示:解放军已经从象征性控制台海,转变为实质性掌控。此次演习背后,究竟蕴藏着哪些新的战术突破?
演训背景:从海峡中线到目视海岸的控场跃升
央视军事报道指出,东部战区空军最近在台岛周围开展的实战化训练,首次实现了战机在目视距离内确认海岸线。这一重要细节标志着解放军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过去依赖海峡中线作为缓冲的地缘安全逻辑已被彻底颠覆。歼-10战斗机和轰-6K轰炸机的协同出动,实际上是对台海空域管控规则的一次全新定义——当多功能战机与战略轰炸机联合编队时,原本的“中线”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虚线。
战术拆解:空中利剑与远程重锤的协同机制
在这次演习中,歼-10主要承担制空权争夺的核心任务。作为解放军现役的主力战机,歼-10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战系统,能够有效压制台军F-16V战斗机的电子对抗能力。特别是针对台岛中央山脉所形成的雷达盲区,歼-10编队通过低空突防和电子干扰的结合,成功打破了对方的预警体系。
轰-6K则展现了强大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搭载的长剑-20巡航导弹覆盖台岛全境,其配备的钻地弹头能够对地下指挥所、加固机库等重要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美军智库CSIS的报告指出,一旦这种目标指引与火力投送的闭环系统完成,解放军将大幅削弱第一岛链内反介入的能力。
态势重塑:三维度改变台海力量平衡
从空间维度来看,轰-6K远海拒止半径和歼-10的战场遮蔽形成了双重防御圈。央视曝光的舰机协同画面表明,巴士海峡等关键水道已经被纳入火力封锁范围。从时间维度来看,演习中实施的多波次打击验证了解放军快速反应机制,相较于台军雄风导弹系统冗长的决策链条,解放军具备了压倒性优势。
而在心理维度的影响上,更加深远。东部战区发言人庄重的表态以及联合利剑-2024A演习中的环岛战巡压迫态势,正逐步瓦解台独势力的心理防线。火箭军公开表态将摧毁分裂图谋的承诺,也进一步明确了反介入作战的红线。
战略信号:从技术优势到政治语言的转换
这次演习对外传递了三个重要信号:在技术层面,公开的协同演练细节展示了解放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在规则层面,通过接近训练重新定义了台海空域的管控标准;在政治层面,则清晰地划定了反分裂的红线。正如东部战区所言,这些举措不仅是对主权的坚定捍卫,也是对数千万人民安全福祉的实际保障。
随着歼-20隐身战机和轰-20新型轰炸机的逐步列装,未来这种“矛与盾”的组合将继续升级。但不变的核心逻辑依然是:凭借不可阻挡的军事优势,铸就维护国家统一的钢铁长城。当演习的硝烟逐渐消散,留下的将不仅是战术创新的痕迹,更是一个古老民族捍卫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下一篇:2025杭州留学中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