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客在云南大理骑行环洱海公路,用汗水丈量湖光山色;当滑雪爱好者奔赴吉林长白山,在粉雪赛道上感受速度与激情;当亲子家庭在海南万宁冲浪,在海浪中收获欢笑与勇气 ——“体育 + 旅游” 正以全新的融合形态,打破传统旅游 “走马观花” 的模式,让旅行从 “看风景” 升级为 “沉浸式体验”。它将体育的活力与旅游的休闲深度结合,既激活了各地特色体育资源,又丰富了文旅消费场景,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品质生活需求的新潮流。
特色资源赋能:让 “运动” 成为打卡理由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自然禀赋与文化特色,孕育出丰富多样的体育旅游资源。各地依托山水、冰雪、草原等独特地貌,打造专属体育旅游 IP,让 “到某地运动” 成为游客的核心出行动机。
在北方,冰雪资源成为体育旅游的 “金字招牌”。吉林长白山凭借优质的雪质与漫长的雪期,打造了 “滑雪 + 温泉” 的经典组合:游客白天在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的专业雪道上滑雪,体验高山滑雪、雪地摩托等项目,夜晚泡在火山温泉中缓解疲劳,欣赏窗外的林海雪原。2023-2024 冰雪季,长白山接待滑雪游客超 200 万人次,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收入增长 40%。同样,黑龙江哈尔滨依托 “冰雪大世界” IP,推出冰壶体验、冰上自行车等趣味体育项目,让游客在感受冰雪文化的同时,参与到冰雪运动中,2024 年春节假期,哈尔滨冰雪旅游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 3 倍,其中体育类体验项目预订量占比达 65%。
在南方,山水资源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天然舞台。浙江千岛湖凭借 “一湖秀水”,开发了环湖骑行、水上皮划艇、水下潜水等项目:环湖绿道串联起沿途的岛屿、村落与观景台,骑行爱好者可选择不同长度的路线,沉浸式感受湖光山色;水下古城遗址则吸引潜水爱好者探索历史遗迹,体验 “水下寻宝” 的独特乐趣。2024 年,千岛湖体育旅游接待量突破 500 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 80 亿元。这些案例证明,当体育与地域特色资源深度绑定,便能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吸引力,让游客从 “路过” 变为 “专程而来”。
赛事 IP 联动:用 “竞技” 点燃旅游热度
大型体育赛事自带高关注度与强吸引力,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 “超级引擎”。各地通过举办特色赛事,将 “观赛” 与 “旅游” 结合,吸引游客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深度体验当地文化与风光,实现 “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
贵州 “村 BA” 便是赛事带动旅游的典型案例。这项起源于黔东南台盘村的民间篮球赛事,凭借 “接地气” 的氛围、激烈的对抗与独特的民俗元素(如中场的苗族歌舞表演、用黄牛作奖品),迅速走红网络。当地顺势推出 “村 BA + 乡村旅游” 套餐:游客可观看篮球比赛,还能参与周边村寨的农事体验、民族服饰制作等活动,品尝酸汤鱼、糯米饭等特色美食。2024 年 “村 BA” 总决赛期间,台盘村及周边乡镇接待游客超 30 万人次,周边民宿预订率达 100%,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200%。赛事不仅让台盘村从 “无名小村” 变为 “网红打卡地”,更带动了黔东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国际顶级赛事对旅游的拉动效应更为显著。2024 年上海 ATP1000 大师赛期间,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 45%。许多游客除了观看比赛,还会游览上海外滩、豫园等景点,体验上海的都市文化。赛事期间,上海虹桥商圈、徐家汇商圈的餐饮、零售消费额同比增长 35%,高端酒店入住率达 90% 以上。此外,马拉松赛事也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载体:厦门马拉松、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等赛事,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外地跑者参赛,他们往往会提前 1-2 天抵达,赛后再停留 1-2 天游览城市,形成 “以赛促游” 的消费模式,为城市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休闲体验升级:让 “运动” 融入旅行日常
除了专业赛事与特色资源项目,“轻体育 + 旅游” 的休闲模式也逐渐成为主流,满足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 —— 无论是亲子家庭、年轻情侣还是中老年游客,都能在旅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休闲方式。
亲子体育旅游聚焦 “寓教于乐”,许多景区推出亲子运动项目:海南三亚的亲子冲浪课程,教练会用趣味游戏的方式教孩子掌握冲浪技巧,家长可在一旁陪伴或共同参与,在互动中增进亲子感情;四川成都的熊猫基地周边,开发了 “熊猫主题骑行路线”,亲子家庭可骑行前往周边的古镇,沿途观察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学习环保知识。这些项目既让孩子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又能让家长在陪伴中享受休闲时光,成为亲子出游的热门选择。
年轻群体则更青睐 “潮流体育 + 旅游”:在广东深圳,“海上桨板” 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游客可在深圳湾乘坐桨板,欣赏城市天际线与海岸线的交汇美景,傍晚还能参与 “桨板日落派对”;在云南丽江,“高山徒步 + 露营” 组合深受年轻人喜爱,徒步路线穿越玉龙雪山周边的草甸与森林,夜晚在露营地举办篝火晚会,让年轻人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感受自然与社交的双重乐趣。
中老年游客则偏爱 “康养体育 + 旅游”:广西桂林推出 “漓江徒步 + 中医理疗” 旅游产品,游客白天徒步漓江沿岸的步道,欣赏喀斯特地貌风光,晚上在酒店享受中医推拿、艾灸等理疗服务,缓解运动疲劳;福建武夷山的 “茶文化 + 太极” 体验之旅,游客可在茶园中学习太极,感受 “茶禅一味” 的养生文化,同时品尝武夷岩茶,了解茶文化历史。这些休闲体育项目,让旅游不再是 “奔波打卡”,而是成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过程。
区域协同发展:以 “体育旅游” 带动产业融合
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能直接拉动旅游消费,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形成 “体育 + 旅游 + 文化 + 农业 + 康养” 的融合业态,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乡村地区,体育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江西婺源依托油菜花田,举办 “油菜花马拉松”,赛事路线穿越多个古村落,游客在跑步的同时,能欣赏到婺源的田园风光与徽派建筑。赛事带动了周边村落的民宿、农家乐发展,许多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销售农产品实现增收。此外,河南栾川县的 “山地运动 + 乡村旅游” 模式,开发了漂流、攀岩、山地自行车等项目,吸引城市游客走进乡村,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与乡村文化的传播。
在城市周边,“体育旅游综合体” 逐渐兴起,整合运动、休闲、度假等功能:江苏苏州的太湖体育旅游综合体,包含高尔夫球场、马术俱乐部、水上运动中心等设施,同时配套温泉酒店、特色餐饮街区,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短途度假的首选地;浙江杭州的 “亚运场馆旅游” 也成为新热点,杭州奥体中心 “大莲花”、杭州电竞中心等亚运场馆对外开放参观,同时推出体育体验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电竞体验),让游客感受亚运文化,带动周边商业消费。
从特色资源开发到赛事 IP 联动,从休闲体验升级到区域协同发展,“体育 + 旅游” 正以多元形态解锁文旅融合的新玩法。它让旅游更具活力,让体育更贴近生活,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旅行的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与文旅消费的升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体育旅游产品涌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乐趣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