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近日,六安市成功举办2025六安市文旅产业要素对接会。
精准破题,锚定文旅发展方向
本次对接会紧扣“项目筑基、景区升级、业态创新”核心,以前瞻性布局、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重点破解产品供给、产业升级、融合发展难题,推出的十大优质文旅招商项目总投资超8亿元,覆盖农文旅融合、红色研学、民宿开发等领域,以“新供给”对接“新需求”,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绿色生态“火”起来,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会议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的战略定位,立足六安“一环串联、两优提质、三带牵引、四联四动、五大工程、十大板块集聚”的全域旅游空间规划,发布《“十五五”六安文旅合作人机会清单》,从资源布局、科技赋能等维度,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合作方向,推动文旅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
为避免碎片化开发,所有推介项目均以整体性、长远性视角谋划,联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倡导企业、主理人等多方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动文化、生态、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
筑基赋能,夯实文旅发展支撑
2024年以来,六安市立足“红绿交融”资源优势,以规划为引领、招商为抓手、创新为动力,持续完善文旅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今年1-9月,全市文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96.7%;6个入选省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40.8%,居全省首位,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六安市编制实施《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 年)》,出台交旅、农文旅等11个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景区提升、生态康养等主攻方向,45个项目纳入发改系统重点项目库,总投资93.4亿元。同时,建立市县两级文旅产业工作专班,实行“周提示、月调度、季通报”机制,推动项目建设高效落地。
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六安市发布《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指引》,布局元宇宙、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开发元宇宙红色演艺《立夏》、汉驰航空等新业态;实施景区“提标进阶”工程,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天堂寨亲清谷、万佛湖水上娱乐等升级项目。同时,推动文旅与农业、教育、中医药等深度融合,2025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6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11.4%,实现“老资源”焕发“新活力”。
聚力未来,擘画文旅发展蓝图
“十五五”开局之年即将到来,本次对接会的召开不仅是一次要素的“双向奔赴”,更为六安文旅高质量发展赋予多重深远意义。
通过系统化、项目化包装优质文旅资源,明确投资导向,六安有效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红色研学、生态康养等潜力领域。“以前我们有好山好水,却不知道怎么‘变现’,现在项目清单一出来,投资者能清楚看到机会,我们也能引来‘真金白银’。”金安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陈东表示,此次推出的翁墩乡农文旅融合招商项目,以3000㎡老粮站改造的“三馆一中心”为核心,围绕剪纸、农民画主题开展非遗、农耕等研学活动,建成后每年将吸引游客超万人。目前已有2家文旅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
文旅产业链长、带动性强,优质项目落地将直接拉动建筑、餐饮、住宿等传统产业,辐射文化创意、数字科技、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以霍山但家庙体育运动小镇开发项目为例,其建成后预计年营收超5000万元,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形成“文旅赋能、多方受益”的乘数效应。
六安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诚邀各界投资者成为六安文旅“城市合伙人”,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奋力书写文化强市与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新篇章。
| 采编:刘进 | 校对:余浩
| 复审:周伟 | 核发:张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