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赚186万,拆解陕西演艺圈“印钞机”
创始人
2025-10-24 18:49:46
0

在两次IPO失利后,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西旅游”)带着募集资金15.55亿元的宏伟计划,再度重启。

这几年出圈爆红的历史舞剧《长恨歌》,即为陕西旅游的全资子公司——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运营。

招股书上《长恨歌》的数据颇为显眼,自2022年到2024年,长恨歌演艺收入金额由7641.06万元暴增到约6.81亿元,平均日赚186万,仅两年时间上涨了近8倍,2023年起便撑起了陕西旅游营收的“半壁江山”

作为西安演艺市场“销冠”,《长恨歌》贵宾票最高988元,直逼一线歌手演出的内场票价,却仍场场爆满,毛利率达到惊人的84%

纵观全国演艺市场,两大上市公司旗下的《西安千古情》以及《印象·丽江》演出,营收也远远不及《长恨歌》。而同属陕西旅游的《12·12西安事变》上座率自2023年达到93.82%之后,便一直在走下坡路,在2025年上半年,上座率也就是刚刚过半的水平。

《长恨歌》爆红出圈的逻辑是什么?陕西演艺市场能否批量复制《长恨歌》的成功?

半壁江山

陕西旅游的上市之路颇为坎坷。

经历合作机构被调查与主动撤回上市后,2025年9月30号,陕西旅游重振旗鼓,更新了招股书申报稿,继续闯关上交所主板IPO。

此次计划募集资金15.55亿元,分别投入到太华索道股权、瑶光阁股权、少华山旅游索道,以及泰山秀城(二期)的建设、少华山南线索道、太华索道游客中心和太华索道服务中心等多个重点项目。

招股书显示,自2023年到2025年1-6月份,公司收益良好。营业收入分别为10.88亿元、12.63亿元、5.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亿元、6.22亿元、2.47亿元。

而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作为陕西旅游全资子公司,系演艺节目《长恨歌》运营主体,也实在是争气。

招股书显示,自2022年到2024年,长恨歌演艺收入金额由7641.06万元暴增到约6.81亿元,仅两年时间上涨了近8倍,占陕西旅游营收的比例在2022年还是33.50%,到了2023年便撑起了“半壁江山”。

区区一个《长恨歌》演出,究竟为何如此赚钱

对很多游客而言,《长恨歌》依托华清池真实历史场景,又借用传世诗作知名度,本身就是超级文化IP,自然愿意为之买单。另外,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薛雷凯曾对媒体表示,舞剧《长恨歌》秉持“常改常新”的理念,每年对演出内容、舞台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保障演出品质,呈现出“常看常新”的效果。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为观演添了把火。《长恨歌》演出与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同属西安临潼的核心文旅资源,二者相距仅8公里,旅行社以及私人旅行攻略常将它们组合成一日游的行程,达到深度绑定。

另外,华清宫公司与长恨歌演艺签署《合作协议》及补充事项说明,华清宫场地无偿供长恨歌演出使用,长恨歌演艺仅租赁1737.5平方米的房屋用于行政办公、演出排练和库房。

演出持续火爆,场地费大头也省了,自然能赚到钱。以2024年为例,《长恨歌》演艺业务成本约为1.09亿元,而演艺收入约为6.81亿元,毛利率达到惊人的84%

演艺销冠

不仅在陕旅公司旗下的几档演艺节目中一骑绝尘,《长恨歌》在全西安乃至全国的表现也仍旧可圈可点。

宋城演艺持股80%的子公司——西安千古情演艺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西安千古情》演出,在2024年,营业收入约1.44亿元,尽管《西安千古情》开启双剧院模式,可同时容纳近6000人,创西安大型旅游演艺单日演出场次、观众人数之最,但还是远不及《长恨歌》的票房收入和品牌影响力。

而在全国范围内,《长恨歌》的成功也足以令各种同行“眼红”。

《印象·丽江》与《长恨歌》几乎是同时期开始公演,印象丽江为丽江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根据丽江股份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印象丽江共接待游客174.38万人次,印象演出收入约1.40亿元。同期,《长恨歌》接待249.35万人次,营业收入6.81亿元。后者接待人次是前者的为1.43倍,而收入相差3.86倍

不难看出,这与票价脱不了干系。事实上,《长恨歌》的定价策略并非简单的成本加持,而是一套深谙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规律的“组合拳”。

室外实景演出的定位使其价值锚定于大唐盛世的“沉浸式体验”,贵宾区最高档988元,直逼一线歌手演唱会内场价。尽管市场对其票价太高的抱怨层出不穷,但仍场场爆满,主要是其依据观演区域、演出季节以及场次等进行灵活定价。

对观演场域进行阶梯化分区,贵宾区分为588、888、988三级票档,而普通区域的价格从198-409元不等,并按照场次递减,最大化地挖掘消费者剩余,确保不同消费人群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席位。同时,冬季版《长恨歌》价格略低于常规版,平衡演出淡季带来营业额骤减的问题。

而且,近几年《长恨歌》演出人均价格也在逐年上涨,从2022年的239.63元/人次,到2025年1-6月,直接上涨到了299.31元/人次。有人愿意买单,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能否复制

诚然,《长恨歌》对陕西旅游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业务收入过分依赖单独的演出项目,公司营收或将受到影响。如何批量复制《长恨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譬如宋城演艺下辖九个不同地域的景区,业务还延伸拓展至景区公园规划设计等,西安千古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6.01%,旗下收入最多的杭州宋城旅游区,也不过仅占营业收入的26.37%。这种“多点开花”的模式,恰能有效分散因地区旅游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目前,横亘在《长恨歌》面前的问题也显而易见——2025年1-6月,《长恨歌》演出的上座率较2024年一整年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

《长恨歌》的宣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外地人必须来,本地人经常来”......但实际“二刷”“三刷”甚至“N刷”的人,屈指可数。

业内人士表示,受制于题材和大型设备等禁锢,《长恨歌》本身的剧情和演绎方式无法进行颠覆性创新。再加上旅游演艺市场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各类新型文化旅游产品及娱乐方式层出不穷,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消费习惯持续发生变化,对演艺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爆红出圈的《长恨歌》有没有批量复制的可能?不得不提的是,成立于2019年的陕西瑶光阁演艺文化有限公司,为《12·12西安事变》的运营主体,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对其持有51.00%的股权。

与《长恨歌》不同,《12·12西安事变》的室内剧场每场最多可容纳485人,且票价显得亲民了些许,基本维持在258-268元/人次。而根据统计,其上座率只有在2023年达到了93.82%,2025年上半年的上座率,刚刚过半。

《长恨歌》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的产物。得天独厚的历史发生地,背靠骊山的户外实景演出,加上盛大的演职群体,确能给予游客别样的体验,而演艺市场上与《12·12西安事变》同类型的室内演出太多,加上红色历史题材本身的受众群体就没有那么广,《长恨歌》的成功恐怕难以复制。

在《长恨歌》的助力下,陕西旅游能否成功上市,有待时间验证。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及封面由AI生成。)

相关内容

贵州大山里的废弃军械库,悬...
探访三线军工厂的旅程依旧在继续,从贵州的都匀,来到了贵州的遵义!在...
2025-10-24 21:30:46
广东艺术生文化课冲刺食补攻...
广东艺术生文化课冲刺阶段,高强度的学习让不少同学常感疲劳、精力不足...
2025-10-24 21:07:26
噪音、拥挤、高价:半个世纪...
当京都的公交车站前挤满了举着自拍杆的游客,当清水寺的台阶上再难找到...
2025-10-24 21:06:36
“晋”韵悠扬引客来 文旅携...
为深化山西与湖北、重庆两省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大力拓展客源地市场,...
2025-10-24 21:05:43
游客妙用“咸宁文旅地图小程...
极目新闻记者 高东起 韩婷 通讯员 魏张昕 “跟着‘三国历史文化之...
2025-10-24 21:04:54
浦东金融广场关于我们
浦东金融广场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座重要商业综合体,集合了金融、商...
2025-10-24 21:02:26
武夷山:古韵与数字的双向奔...
武夷山的云雾千年未改,九曲溪的竹筏依旧载着茶香蜿蜒前行。当这座世界...
2025-10-24 20:52:00
(乡村行·看振兴)黄河入晋...
中新网忻州10月24日电 题:黄河入晋第一村老牛湾:“农文旅”赋能...
2025-10-24 20:50:58

热门资讯

贵州大山里的废弃军械库,悬崖上... 探访三线军工厂的旅程依旧在继续,从贵州的都匀,来到了贵州的遵义!在贵州遵义高平附近的大山中,悬崖的绝...
广东艺术生文化课冲刺食补攻略 ... 广东艺术生文化课冲刺阶段,高强度的学习让不少同学常感疲劳、精力不足,这不仅影响听课效率,还会降低记忆...
噪音、拥挤、高价:半个世纪以来... 当京都的公交车站前挤满了举着自拍杆的游客,当清水寺的台阶上再难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 ...日本学...
“晋”韵悠扬引客来 文旅携手谱... 为深化山西与湖北、重庆两省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大力拓展客源地市场,近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
游客妙用“咸宁文旅地图小程序”... 极目新闻记者 高东起 韩婷 通讯员 魏张昕 “跟着‘三国历史文化之旅’线路走,赤壁古战场导览、民宿比...
浦东金融广场关于我们 浦东金融广场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座重要商业综合体,集合了金融、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本文将通过解答...
武夷山:古韵与数字的双向奔赴 武夷山的云雾千年未改,九曲溪的竹筏依旧载着茶香蜿蜒前行。当这座世界双遗名录的名山遇见互联网,传统与现...
(乡村行·看振兴)黄河入晋第一... 中新网忻州10月24日电 题:黄河入晋第一村老牛湾:“农文旅”赋能,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作者 刘小...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新加... 七月的圣淘沙,海风裹挟着欢声笑语。在S.E.A.海洋馆附近的一家餐厅里,来自深圳的赵女士一家正面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