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成为“新风景”
创始人
2025-10-22 10:50:51
0

游客在神垕古镇游览。本报记者 郭歌 摄

陈琳设计的天之圣堂香包。

开封清明上河园的精彩表演引人注目。近年来,该景区通过“非遗+演艺”模式,创造特色文旅新空间,不断丰富文旅业态、提升游客体验。王铮 袁航 摄

重渡沟竹隐山房民宿内,游客正在体验竹编。

□本报记者 温小娟 张魏 郭歌

贵州“村超”在赛事现场融入非遗产品和表演,打造“非遗+赛事”的全民狂欢;洛阳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游客,变成行走的文旅名片,从面料到配饰彰显非遗之美……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非遗早已无形中和旅游深度融合,成为一道亮丽的新风景。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9月底,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37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既是亮家底,也是探新路。河南非遗与旅游融合得如何?有什么新特点、新趋势?记者进行了走访。

新场景 “非遗+”模式成旅游时尚

“原来茶叶的炒制有这么多道工序,课本上的理论和实际对应上了。”10月18日,在文新茶村,围绕信阳毛尖制作技艺,高中生覃绍元拥有一整套“可观、可学、可品”的沉浸式研学体验。

“从课堂到田野”,这里一站式满足。在非遗炒茶坊,中国炒茶大师现场演示杀青、揉捻等制茶工艺;信阳毛尖博物馆内,“茶史长廊”讲述茶史,全息投影还原百年前制茶场景;茶艺表演厅里,汉服茶艺师演示“凤凰三点头”等茶艺;“茶叶实验室”里,大家认真地观察茶细胞……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倪保春介绍,文新茶叶通过“非遗+研学”模式,以实地观摩、劳动实践与文化浸润助力师生实现从“品茶”到“懂茶”、从“学茶”到“爱茶”的跨越,同时为服务茶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不止倪保春口中的“非遗+研学”。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进程中,“非遗+”模式正持续突破传统边界,成为旅游新时尚。

“非遗+山水”“非遗+民宿”,是重渡沟景区蹚出来行之有效的特色模式。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截至2025年9月,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85%;2024年,主题民宿的户均营业额超80万元,年入住率约70%,营业额和入住率明显高于景区内其他民宿和宾馆。

“非遗不能只是景区的点缀,而要与山水景观、游客体验深度融合。”景区总经理刘海峰说,通过活态展示、带动村民深度参与非遗展演等方式,非遗实现了从“静态陈列”到“沉浸体验”的转变。

放眼河南,各地纷纷推出“非遗+”的文旅融合模式。开封清明上河园以“非遗+演艺”模式,将传统非遗技艺转化为动态文化展演,成功引入国家级至区级非遗101项,同时举办常态化非遗集市,推动餐饮、手作、文创等业态有机融合,形成“观演—体验—消费”完整链条;信阳市南湖山居从装修设计到服务全方位融入非遗元素,叶雕、剪纸、木雕等非遗展品,二十四节气雅集室、音乐疗愈室,更将非遗深度融入民宿,营造沉浸式体验文旅新场景。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席辉认为,“非遗+”的融合模式不仅为非遗提供了更多展示平台,也给游客带来更加多元、更有文化味的体验。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不是非遗与旅游开发的简单叠加,要在尊重非遗传承规律的基础上,以旅游为推手,促进非遗在当代的转化发展。

新消费 老手艺闯出新市场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多元模式实践,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以“产品创新”为引擎,一系列以非遗为内核、旅游为载体的产业协同发力,拓展了非遗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传承方式的转变。

非遗消费沉浸式融入生活。走进神垕古镇的核心片区钧瓷工业文化园,钧瓷以各种姿态大放异彩。“三馆三场一村一市一中心”构成了9大工业旅游体验空间,集中展示“古镇老工厂,钧瓷新潮流”的钧瓷文化产业创意。

由孔家钧窑投资修建并整改的工业文化园,正是神垕古镇依托钧瓷产业,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生动代表。

“新时代,如何让钧瓷走出展柜、进入寻常百姓家,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课题。随着钧瓷制作工艺不断取得突破,钧瓷的产业链也不断拉长,传统的钧瓷工艺品正融入生活、引领生活风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孔相卿说。

在神垕古镇,多数居民以瓷为生,非遗既是产业,也是生活。街巷改造中结合钧瓷纹样、古窑造型等元素;古民居被改造成了“钧瓷主题民宿”,客房陈设钧瓷摆件、窑变装饰画;瓷艺市集可以“淘宝”,钧瓷文化浸润游览、住宿、购物全环节。据统计,2024年神垕古镇接待游客超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

“瓷元素在神垕重构了古镇空间肌理,让游客实现‘一步一景皆文化’。产业协同构建了‘保护—开发—收益’的闭环,非遗也从展示馆走进了生活场。”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伟红说。

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旅游为非遗传承持续输血,带来经济效益;消费需求的变化激发了非遗技艺的进一步传承。

在汝阳县三屯镇丁沟村李阿婆香包厂,洛阳市非遗(香包缝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水琴和工人们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小小香包已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李水琴的女儿陈琳返乡创业后,为传统香包制作带来了新变化。

洛阳鼎香包、神都牡丹令公交地铁卡、二里头绿松石系列香包……基于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陈琳将传统非遗香包与文创结合,开发了系列文创香包,一经推出便广受市场好评。

“过去,香包可能只在特定节气或区域内销售,受众有限。现在,通过旅游文创产品,我们的作品直接面对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销路打开了,收入增加了,传承也更有底气了。”陈琳说。

消费涌现的新需求也促使陈琳团队去研究新的针法、尝试新的面料、搭配新的香料。“古老的技艺在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中,不断进化,保持鲜活的生命力。”陈琳信心满满。

此外,产业协同离不开体制机制帮扶。河南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8个、省级非遗示范展示馆(传习所)13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个。

新趋势 打造独特文化IP

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如何找准非遗系统性保护与旅游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打造独特的文化IP,是在竞争中突出重围的鲜明底色。

符号化表达加速文化IP出圈,一批老品牌形成气候。外地游客来河南,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成了必打卡的一站。在这里,豫剧唱腔融入市井故事,太极招式转化为视觉冲击力的舞台艺术。

“我们以戏剧为由,与游客建立情感连接;用场景工坊让游客开启深度体验;用主题节庆强化文化认同;用非遗文创延长游客记忆,完成价值转化。非遗早已打破传统边界,与景区的各业态融合共生。”建业文旅营销经理王媛媛说。

一批景区围绕节庆不断强化文化IP。每年正月十三,马街书会的弦歌能掀翻云层。千亩麦田化作天然剧场,180座书棚如星子散落,艺人的三弦与说唱此起彼伏。

“书会火得很!”河南省马街曲艺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节庆日之外,自从2024年8月起,书会实行常态化演出,“马街书场”的长篇大书、“马街故事”的沉浸式展演轮番上演,曲艺非遗从“圈里叫好”变成“大众狂欢”。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古城依托民俗文化节打造“老家河南·浚县过年”“全年逛庙会,四季玩民宿”品牌,系统引入正月古庙会、民间社火、大平调等多项非遗,让千年文脉在吃住行游购中“火”起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奔赴太昊伏羲陵寻根谒祖,并由此形成了具有数千年历史、规模巨大的淮阳古庙会。

与此同时,依托河南的部分重点非遗IP,一批年轻的品牌崭露头角。“汝山明”“知瓷”“憨婆婆”等非遗品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畅销国内外,成为河南非遗对外展示的窗口。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家明指出,非遗通过符号化表达,降低了游客文化理解门槛,增强体验感、互动感和记忆点,为景区打造独特IP,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同时非遗也在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多方共赢。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省非遗和旅游融合处于探索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非遗和旅游融合存在照搬照抄、浮于表面等问题,限制了不少景区进一步发展。

“非遗助力5A景区的评建,正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趋势。”刘家明说。

5A评审极其看重历史人文价值。非遗作为“活”的文化,能生动诠释景区的文化底蕴,使其不仅有“颜值”,更有“灵魂”。刘家明解释,独具魅力的非遗IP,正是景区“稀缺性”和“文化性”的最直接体现,能极大丰富景区的景观要素,非遗已成为景区文化品质与等级评定的重要内容。

“将非遗IP与景区品牌深度绑定,利用社交网络制造宣传爆点,能形成强大的品牌辨识度和市场号召力。”刘家明说,基于丰富的非遗展演、体验工坊等内容,能有效改变“走马观花”的模式,同时为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游客提供深度体验选择,也符合5A标准中对游览安排、游览氛围的要求。

“十四五”期间,我省“非遗进景区”“景区进演艺”已遍地开花,不断催生着新业态。

如今,非遗与旅游的双向奔赴,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潮”起来。当更多非遗项目被唤醒并融入当代,河南文旅的底色将愈加厚重,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专家观点

让非遗与旅游双向奔赴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非遗部主任 葛磊

河南是非遗大省。太极拳、少林功夫蜚声海内外,豫剧、河南坠子传唱九州,钧瓷、汝瓷、汴绣、南阳玉雕技艺精湛,太昊陵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马街书会、火神台庙会人流如潮。河南也是旅游大省。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4个,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非遗与旅游具有天然的融合可能性,近年来,我省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距离“深度”尚有一定距离:临时性活动多,没有融合发展的长期性规划和常态化机制;利用较为浅表化,在融合实践中,景区占有较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非遗多处于配合的地位;在地特色不够突出,相关文创同质化普遍。

结合河南的经验和问题,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向。

双向奔赴是前提,共同发展是目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既不能只“一头热”,也不能仅有一方获益,不仅是旅游中融入非遗,更要考虑如何在非遗中融入旅游,让非遗更有发言权,也更有获得感。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最终实现非遗与旅游有机融合,产生各方受益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服务民众是根本,凸显特色是关键。非遗和旅游特性中天然具有的人民性,决定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要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基本立足点。对具体项目而言,要留住、引入在地非遗,充分彰显既有非遗资源,对河南整体而言,要立足“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重要文化IP,展示浓郁的河南风情、中原韵味。

连接当下是纽带,创新创意是引擎。非遗和旅游特性中天然具有的活态性,决定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连接当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现代人情感的共鸣点。要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创意连接非遗与旅游,在旅游产品、非遗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中,引进国内外优秀团队,结合非遗传承人的本土智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非遗旅游创新品牌。

编辑:陈静

相关内容

原创 ...
最近不少景区负责人都在发愁,今年客流量明明恢复了,门票收入却不见起...
2025-10-22 20:17:15
银发旅游专列启程 414名...
中新网银川10月22日电 (记者 杨迪)10月21日23时36分,...
2025-10-22 20:14:38
北京靠谱的旅行社隐藏费用测...
家人们,出去旅游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儿,但要是碰上旅行社有“隐藏费用”...
2025-10-22 20:13:52
旅游及景区板块10月22日...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2日旅游及景区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17%...
2025-10-22 20:13:01
原创 ...
朔州地方名小吃丰富多样,融合了晋北地区的农耕与游牧饮食文化特色,以...
2025-10-22 20:10:25
浙江大明秋季趣味徒步活动圆...
10月19日,浙江大明秋季趣味徒步活动在嘉兴秀湖成功举行。活动以“...
2025-10-22 20:09:19
长春多个景区及项目季节性停...
为应对降温、保障安全 长春部分景点及娱乐项目 季节性暂停运营 ↓↓...
2025-10-22 20:08:30

热门资讯

原创 景... 最近不少景区负责人都在发愁,今年客流量明明恢复了,门票收入却不见起色。 更让他们想不通的是,年轻人拖...
银发旅游专列启程 414名中老... 中新网银川10月22日电 (记者 杨迪)10月21日23时36分,由兰铁国旅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有限公...
北京靠谱的旅行社隐藏费用测评:... 家人们,出去旅游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儿,但要是碰上旅行社有“隐藏费用”,那可就闹心了。今天就来给大家测评...
旅游及景区板块10月22日跌0...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2日旅游及景区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17%,凯撒旅业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
原创 山... 朔州地方名小吃丰富多样,融合了晋北地区的农耕与游牧饮食文化特色,以面食、羊肉制品和传统手工小吃为主。...
浙江大明秋季趣味徒步活动圆满举... 10月19日,浙江大明秋季趣味徒步活动在嘉兴秀湖成功举行。活动以“走进自然、感受文化、凝聚团队”为主...
长春多个景区及项目季节性停运 为应对降温、保障安全 长春部分景点及娱乐项目 季节性暂停运营 ↓↓↓ 即日起,净月潭景区游船项目(游...
科技赋能新文旅,利用VR技术游...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地持续加深,物质生活得到保证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