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鲁番火焰山的赤红褶皱中,藏着一条名为“布依鲁克”的翡翠长廊——葡萄沟。这条维吾尔语意为“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的峡谷,南北绵延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天山博格达峰南坡前出带中的褶皱奇迹。当外界被烈日炙烤成“火洲”时,沟内却因布依鲁克河(人民渠)的潺潺流水,形成一片清凉绿洲,成为葡萄生长的绝佳天堂。
葡萄沟的葡萄种植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洋海古墓出土的葡萄藤化石,见证了这片土地与葡萄的千年缘分。如今,沟内600多个葡萄品种竞相绽放:无核白如绿玛瑙般晶莹,红葡萄似红宝石般艳丽,紫葡萄若紫水晶般透亮。漫步葡萄架下,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葡萄叶洒下斑驳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甜香,随手摘下一颗放入口中,鲜甜的汁水便在舌尖炸开,让人瞬间理解何为“吐鲁番的葡萄甜掉牙”。
葡萄沟的另一大奇观,是散布其间的晾房。这些方方正正的土坯房,四面墙用土坯砌出蜂窝状的透空孔,内部一排排木架上悬挂着长串的葡萄。在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热风中,葡萄经过40多天的自然风干,便蜕变成闻名遐迩的吐鲁番葡萄干。这种古老的晾晒智慧,既避免了阳光直射导致的糖分流失,又利用自然风力完成了葡萄的“魔法蜕变”,堪称劳动人民与自然对话的绝妙杰作。
葡萄沟不仅是葡萄的王国,更是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活态博物馆。游客可参与葡萄采摘,亲手摘下最新鲜的葡萄品尝;在百年老晾房旁,观看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土陶、桑皮纸,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当木卡姆乐舞的旋律响起,维吾尔族舞者身着盛装,在葡萄架下跳起热情奔放的舞蹈,沙塔尔琴与热瓦普的乐声交织,让人不自觉随之摇摆。每年8月,葡萄沟更迎来“吐鲁番葡萄节”的高光时刻——采摘比赛、歌舞表演、葡萄制品展览、美食集市轮番上演,海内外游客在此共享这场甜蜜与欢乐的盛宴。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葡萄沟的魅力远不止于葡萄。沟内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火焰山的烈日形成鲜明对比,成为“火洲”中的避世秘境。漫步其间,既能感受“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意,又能体验“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若想深度体验,不妨在沟内的民宿住上一晚,清晨听布依鲁克河的流水声唤醒,夜晚看葡萄架下的银河流淌,感受这份远离喧嚣的宁静与美好。
站在葡萄沟的葡萄架下,忽然明白:这里的葡萄之所以如此鲜甜,不仅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更因为维吾尔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用千年时间,将葡萄种植从生存技能升华为艺术——从选种、栽培到晾晒、酿造,每一步都蕴含着对土地的深情与对时间的尊重。而葡萄沟的存在,正是这种生命哲学的具象化:它不仅是吐鲁番的“甜蜜地标”,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这,就是葡萄沟——它用千年时光酿就一串串甜蜜,用一方水土滋养多元文化,用一片绿洲对抗火洲酷热,成为火焰山下最动人的诗篇。无论你是为葡萄而来,还是为文化而来,亦或仅仅为寻找一片清凉,这里都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治愈。下一次,不妨在葡萄成熟的季节来此,让舌尖与心灵同时沉醉在这片“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