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钱还想来中国,美国豪华邮轮被迫绕道去韩国
近日,一艘悬挂马绍尔群岛国旗的美籍豪华邮轮——“里维埃拉”号(Riviera)因新规的实施,原定于10月15日停靠上海的计划不得不临时改变,转向了韩国釜山港。这艘载有1250名游客的大型邮轮,为避免支付1167万元港务费,最终选择了绕远路。
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对美籍船舶实施了新的港务费政策。自10月14日起,所有美籍船舶在中国港口停靠时,需缴纳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的港务费。作为一艘净吨2.9万的豪华邮轮,“里维埃拉”号单次停靠上海的费用高达1167万元人民币。而由于邮轮公司不愿承担这笔费用,最终选择改变航向,驶向韩国的釜山港。
这项新的港务费规定在未来三年内将逐年递增,到2028年预计会增至每净吨1120元。与此同时,同样隶属美资的另一艘邮轮“海洋光谱”号却顺利停靠上海港,未受新规影响。这是因为“海洋光谱”号的母港设在中国,且主要服务中国市场,根据新规,母港为中国的邮轮将免缴港务费,只有临时访问的外籍邮轮才会受到征收。
这一双轨制策略明显是针对美国资本控制的“访问港邮轮”,尤其是美国邮轮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尽管这些外籍邮轮在中国停靠的频率不高,但每艘船的港务费收入却相当可观。
这场港务费风波实际上源自于美国早前对中国船舶实施的特别费用征收。美国政策主要针对中国拥有的货船,而中国则扩大了反击的范围,将邮轮也纳入了征收之列。除了“里维埃拉”号外,货船也未能幸免。例如,美国美森航运公司的“曼努凯”号集装箱货轮在10月13日抵达宁波港时,成为新规生效后首个被征收特别港务费的案例,缴费额为446万元。
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西方航运公司纷纷调整运营计划。迪士尼邮轮已重新评估了前往上海的航线安排,嘉年华集团、挪威邮轮控股等公司也在密切关注未来在中国港口的停靠计划。业内预测,未来三年内,东亚邮轮航线可能会出现“去中国化”的趋势,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国内航线与以日韩为枢纽的国际航线并行的格局。
除了邮轮公司,其他航运公司也在悄然调整。德国赫伯罗特公司将其一艘美籍集装箱船从宁波港改道釜山,而马士基集团也宣布,将原定经停宁波的货物改为在釜山中转。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层面也发生了变动。例如,美国上市的“奥凯尼斯生态油轮”公司在政策生效前宣布了两名董事辞职,香港上市的太平洋航运公司也有董事在同一天离职。
业内认为,这些人事调整可能是为了规避中美双方的政策限制,但这种调整也存在风险,因为新规已经明确规定,美国公司拥有、参股或经营的船舶都将被征收港务费。简单改变船东或船旗并不能完全避开这一政策。
这场港务费的争议实际上象征着中美贸易摩擦已从传统的关税领域延伸至航运服务贸易这一新领域。美国海事咨询公司“骑士航运”的负责人詹姆斯·莱特伯恩指出,虽然美国政策的影响范围有限,但中国的反击措施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冲击,尤其是因为全球许多航运公司都涉及美国资本。
这场博弈的背后,不仅仅是港务费的征收问题,更关系到未来几十年亚洲航运规则的制定。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国,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有利位置。2024年,全球大量的港口停靠将发生在中国,这种市场地位使得中国具备了独特的议价能力。
对于中国而言,特别港务费的新规不仅是为了维护经济利益,更是一种主权宣示。美国的航运企业如果希望继续分享中国市场的红利,就必须遵守中国的规则。否则,他们将面临越来越边缘化的局面。在这场规则重构的博弈中,中国所掌握的不仅是定价权,更是未来航运格局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