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把“政务”与“文旅”放进同一口锅里,文火慢炖,炖出一锅“融政兴旅”的鲜汤。外地朋友第一次听这四个字,多半会愣:政府的事和出门玩,怎么搅到一起?别急,今天就把这锅汤盛出来,慢慢品。先记住一句话——它不是简单的“政府掏钱搞景点”,而是把整座城市的行政资源、数据、服务像自来水一样接到景区、民宿、剧场、夜市,让文旅主体像花草一样“接水就活”。游客看不见管道,却能在每个细节里尝到“甜”。
先说“水”从哪来。常州把原本散落在发改、公安、交通、卫健等22个部门的政务数据,统一灌进“文旅中台”。打个比方,过去每个部门都是一口井,景区想打水得挨个摇辘轳;现在井被连成水库,拧开龙头就行。天目湖民宿主小周最有体会:以前住客半夜发烧,他得先打120,再联系派出所、卫健办、市监局,一圈电话下来天都亮了;如今后台一键提交,卫健的值班表、公安的巡逻轨迹、交通的夜间巴士线网同时弹出,十分钟搞定转诊,住客第二天还在平台五星好评——“民宿里有隐形的白大褂”。
数据活水一来,营销就长出“顺风耳”。文旅局不是拍脑袋喊口号,而是把12345热线、地铁闸机、高速卡口、OTA搜索热词全部扔进“算力锅”,每天凌晨跑出十张“游客画像”。上周画像显示:上海亲子客群搜索“恐龙”+“夜游”频次环比涨38%,系统立刻给中华恐龙园推送“延长灯光秀+增加语数英研学任务”方案,同时把地铁末班车调晚半小时,停车场新增800个车位。结果三天后,恐龙园夜场客流翻一倍,上海车牌占比从21%提到45%。游客只觉得自己“想什么就来什么”,背后是城市大脑提前替他们排了雷。
政务资源下沉,小微企业最先受益。常州的“文旅服务驿站”开到每座景区门口,外观像网红咖啡馆,里面却藏着政务大厅:营业执照变更、食品经营许可、演出备案、临时占道审批,一窗通办。去年,90后姑娘阿沁把老厂房改成沉浸式小剧场,从提交材料到拿到消防、文化、卫健三证合一,只跑了“一扇窗”,用时不到4小时。更香的是“政策计算器”——后台根据她的场地面积、座位数、排期,自动匹配“小剧场成长套餐”:前三年房产税退50%、用电执行居民谷段价、首演票房补贴30%。阿沁算过,一年省下近20万,足够再排两部新剧。她说:“以前觉得政府补贴是大企业专属,现在像领红包一样简单。”
“融政”也悄悄改变了旅行体验。游客打开手机,一款“常享游”小程序把政务功能嵌进游玩动线:预约博物馆,同步弹出周边停车场空位;扫码进园,系统自动关联健康码,后台比对票务信息,高峰期把流量分散到冷门展厅;玩累了点“一键求助”,最近的城管巡逻车、景区保安、医疗点同时收到坐标,平均响应时间4分钟。去年暑假,一位南京妈妈在淹城遗址公园孩子走丢,用小程序“一键广播”,3分钟后孩子就被巡逻保安送到游客中心。她发朋友圈感慨:“在常州,走丢的不是孩子,是焦虑。”
城市级联动,还让“淡季”有了新剧本。今年3月,常州突发倒春寒,樱花花期推迟,传统春游市场遇冷。文旅中台把气象、交通、住宿、景区库存数据一交叉,发现“赏花失败”的退订量激增,但“室内研学”搜索量上升。于是,政府连夜协调科教城、博物馆、非遗馆、商场推出“春日研学盲盒”:上午机器人课堂,下午梳篦手作,晚上商场温室露营,地铁+公交免费通乘。产品上线48小时,订单破万,把原本要退房的游客又拉回城市,酒店平均入住率从42%拉到76%。游客乐了,酒店笑了,政府用数据把“冷”变“热”。
站在第三方视角看,常州这套打法给全国城市提供了三把“万能钥匙”:第一把叫“数据同库”,让沉睡的政务信息成为文旅燃料;第二把叫“政策直达”,把补贴、审批、培训打包成“傻瓜式”菜单,谁都能点;第三把叫“场景共创”,政府不做主角做“群演”,让景区、商户、市民一起写剧本。三把钥匙拧在一起,就形成“融政兴旅”的飞轮:政务越高效,企业越愿意投资;产品越丰富,游客越愿意停留;消费越旺盛,数据越活跃,政府又能精准优化服务——闭环一旦转起来,城市自己就能“带节奏”。
所以,下次来常州,别只顾着逛恐龙园、坐摩天轮,可以抽空看看那些藏在街角的“文旅驿站”,感受一下看不见的“政务热水”怎样流进一杯手冲咖啡、一张演出票、一次夜跑医疗保障。你会发现,旅行不只是“看风景”,更是在体验一座城市把“治理”做成“服务”的温柔心机。这份温柔,正是“融政兴旅”最迷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