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正青春!《梦回东坡》里的那些“00后”
赵思雅(二排左一)在《梦回东坡》中饰演“王朝云”。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在即,一部凝聚四川文化精髓的川剧——《梦回东坡》准备登台献艺,计划于10月17日、18日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歌剧厅连续上演两场,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奖。10月14日,四川省川剧院剧场内,《梦回东坡》演职人员齐聚一堂,一丝不苟地进行作品的打磨与排练,为即将到来的演出做准备。
《梦回东坡》不仅汇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戏曲美学,其演员阵容中还有不少“00后”青年演员担纲主要角色。他们用扎实的功底、灵动的演绎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川剧艺术注入了青春活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荀超实习生莫口阿梨受访者供图
在排演中突破和提升
剧中,“00后”演员刘咏涵饰演女主角“王闰之”,从最初排练到如今已演满54场,她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刚开始演出时特别紧张,现在虽然好了一些,但面对即将登上文华奖的舞台,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刘咏涵的进步被观众看在眼里,这份成长,离不开四川省川剧院的培养与日常演出实践,“剧院一直重视培养年轻人,有什么演出活动都会把机会留给我们,每次演出都是锻炼的机会。”在近期的打磨提升排练中,主创团队对细节的严格要求更让她受益匪浅。
“王朝云”的扮演者、“00后”演员赵思雅的突破同样令人惊喜。此前一直专注于青衣、闺门旦表演的她,在《梦回东坡》中首次尝试花旦角色。“第一次排戏时,老师就让我一定要放开,但我当时很拘谨,完全拿捏不到位。”为了突破自己,赵思雅反复打磨细节,还通过《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剧目积累相关经验,向主工花旦的前辈老师学习花旦的表演特色、程式功法。
主工小生、武生的“00后”演员梁浩龙,此次在《梦回东坡》中一人分饰三角——苏迈、衙役与周瑜,其中“娃娃生”苏迈的塑造对他而言是十足的挑战。为了演好角色,梁浩龙主动查阅资料,反复观看《宝莲灯》等经典娃娃生剧目,从前辈们的演出视频中汲取灵感,再结合导演的指导不断琢磨。
用专注诠释对舞台的敬畏
戏曲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梦回东坡》的一众演员们深知这句话的重量。无论是上场前的反复练习,还是演出中的高度集中,或是演出后的总结反思,他们都用行动诠释着对舞台的敬畏与对川剧的热爱。
“00后”演员李雨洁在剧中饰演“八娘”,需要在唱演同时加入三米多长的水袖表演与考究基本功的小碎步。为了确保表演万无一失,李雨洁养成了上场前反复练习的习惯,后台走廊、马门前、候场间隙,只要有机会,她就会一遍遍地练习水袖动作。
最初排练时,她因过于收敛,收到过“有点呆滞”的反馈,后来在导演及前辈们的指导下逐渐调整。更难的是,李雨洁两次出场间隔的“时间跨度”需要通过表演体现,“第一次出场很着急地寻找弟弟苏东坡,等下一场再出来,实际上已经过了很多年,情绪变得完全不一样,不能让观众觉得生硬,这个转换需要快速调动情绪,特别考验功底。”
演出后的总结反思,也是青年演员快速成长的另一秘诀。赵思雅透露,每次演完戏,她都会回看自己的演出视频,总结当天的表现。
为川剧注入“后备力量”
《梦回东坡》中的青年演员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不仅是川剧的学习者、表演者,更是这门传统戏曲的传承者与推动者,为川剧的未来注入了强劲的“后备力量”。
为了更好地传承川剧,他们不仅在技艺上刻苦钻研,更在文化素养上不断提升。梁浩龙透露,在出演《梦回东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主动查阅史料,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以及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四川省川剧院不拘一格的培养模式,也让这些年轻演员得到了全面锻炼。“在我们剧院,没有固定的主角、配角之分,大家什么角色都能演,什么角色都要演。”赵思雅说。
对于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这些年轻演员既期待又紧张,但更多的是对川剧的自信与对传承的担当。梁浩龙说:“我们会拿出最好的状态,把《梦回东坡》演好,让更多人了解川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