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胡城位于陕西省城固县柳林镇的古城村,村名源于此地的古胡城遗址。沿着108国道往城固方向走,快到文川河时,就能看到位于公路北侧的古城村,而古胡城遗址正坐落在这片台地的东北角。文川河从台地的北面和东面流过,历史上,汉江的河道曾在更久远的时期流经它的南侧。
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到,公元417年义熙十三年,汉水东流经过胡城南侧。当时,城上出现了密云细雨,五色云彩闪现,大家纷纷认为这是一种吉兆,象征着好运即将降临。然而,次日云霁后,古胡城却突然坍塌,约有一半被洪水冲毁,令人震惊的是,在城墙下竟然出土了12枚青铜编钟。史书《宋书》也有类似记载,说当年七月,暴雨引发水灾,古胡城被水冲垮,铜钟出土。可以推测,古胡城位于文川河和汉江的交汇点,地势低洼,容易受到水灾的影响。
关于这12枚青铜编钟的发现,历史背景也很有意思。东晋的太尉刘裕曾从建康(南京)出征,北伐后秦。在417年,刘裕率军进驻洛阳,经过长安,击败后秦。刘裕因恢复关中而被封为宋公。与此同时,位于关中以南的梁州,由仇池国的统治转交给了东晋,时任梁州刺史的索邈便将这12枚铜钟奉送给了刘裕。铜编钟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礼乐器物,象征着权力和社会地位,因此出土的铜钟显得尤为珍贵。可以推测,古胡城在更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
至宋代,古胡城的历史传说逐渐被记载下来。根据《元丰九域志》和《舆地纪胜》的记载,古胡城被认为是汉代博望侯张骞所建,并且是他与匈奴妻子归汉后所居住的地方。这个说法在后来的许多历史书籍中被反复提到。例如,在明嘉靖年间的《城固县志》中也这样记载:“张骞使匈奴,与胡妻俱还汉中,筑城居之,故名。”但这一观点并非没有争议,民国时期,洋县的刘元吉在《洋县志校勘记》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单凭一位胡妻的居住,不可能让这样一座城市名声远扬,他推测古胡城更可能是刘邦所居,并指出“胡”字原本有远大之意,古胡城也有可能源自此。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历史文献明确记载,但也值得讨论。
在当地流传的诗歌中,古胡城也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象征。比如,有一首描述古胡城景象的诗:“细雨濛濛满古城,牧童驱犊向烟行。闷来牛背笛三弄,挑晒蓑衣雨乍晴。”诗中描绘了古胡城的雨景和生活气息,反映出这里悠然自得的乡村氛围。
据当地老人回忆,20世纪60年代时,古胡城的城墙还保存得较为完整,孩子们经常在城墙上玩耍。然而,随着阳安铁路的建设,路基需要填高,而古胡城的土城墙正好成了建筑材料,最终大部分城墙被拆除。如今,唯一能看到的遗迹是北面残存的一段城墙,高约三四米,长约几十米,墙上长满了杂草。往北走不远,便可看到文川河流过的地方。
虽然古胡城的城墙早已消失,但现在城墙所在的区域已有人居住,并且有橘园和菜地,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沿着古胡城的东西向道路走,经过“东门”处,可以看到一个名为“戒赌坟”的地方标识。这座地方的名字来源于清朝光绪末年,当时这里曾是一个赌场,赌客众多,后来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县官下令禁止赌博,之后这块地方就被称为“戒赌坟”。
古胡城不仅是一个历史遗址,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记忆,是地方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