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进入“奋战第四季度”关键时期
国庆中秋假期游客在都江堰中华大熊猫苑观赏大熊猫。图据都江堰发布
10月11日,“成都造·全球销”系列行动正式开启欧洲篇章。 图据成都发布
沃格光电AMOLED光蚀刻项目完成封顶。图据成都发布
国庆中秋假期刚刚结束,成都已从“假期模式”无缝切换至“攻坚状态”,在“一季关两年”的关键节点拉响了“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号角。
从消费热力持续升维,双节期间旅游总花费293.5亿元、机场吞吐量纪录刷新,到重大项目火力全开,以复星医药创新疫苗总部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关键进展,再到“成都造·全球销”出海行动开拓国际市场,彰显“成都造”的全球竞争力。消费“热力”与项目“火力”双向奔赴,点燃了成都冲刺年度目标,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双核引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双节吸金293.5亿元开好局 超六百场活动“花式”促消费
这个“双节”假期,成都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展现了其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的强劲“吸金力”与“吸引力”。据文旅大数据综合测算,全市国庆中秋假期8天共接待游客286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93.5亿元。更为亮眼的是,人均消费达到1025.3元,同比增长7.7%,充分展现了消费品质的提升与内需潜力的有效释放。
文旅市场的热度,也在交通枢纽上得到直观体现。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在国庆中秋假期格外繁忙,共保障航班起降1.4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27.6万人次,两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复苏势头强劲,假日期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共起降国际及地区航班1153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4.7万人次,显示出成都对外链接能力的显著增强。
这股涌入的巨大客流,迅速转化为消费“热浪”。行业监测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前7天,成都全市线上线下消费总额达 767.5 亿 元 ,同 比 增 长11.0%。在超200场促消费活动的带动下,拉动消费18.4亿元。全市10个重点监测商圈客流突破2000万人次,215条特色商业街更是吸引了超4050万人次驻足消费。餐饮市场同样红火,17家重点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7.3%。
国庆中秋假期的火爆,为成都冲刺第四季度开了个好头。面对“一季关两年”的关键节点,成都迅速将消费动能从“假日模式”切换到“持续攻坚”状态。据悉,自9月启动的金秋消费季将持续至11月,其间全市已策划并将继续推出超600场主题消费活动,形成“后浪推前浪”的促消费声势。
这600余场消费活动也实现了因地制宜与精准施策。在都市核心区,主打“提质升级”,通过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引入高能级首店,如瑞典高端户外运动品牌落户太古里,以新供给激发新需求。服务类消费,特别是亲子设施、兴趣培育等与儿童相关的业态也日益活跃,成为购物中心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消费的触角正深入延伸至更广阔的主城区之外。在乡村,秋季“村糖会”在多个区(市)县联动举行,打造乡村旅游新IP,有效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重大项目持续上新 多领域“开花”激活产业动能
在消费热力为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也不断上新项目。金秋时节,从生物医药到新型显示,再到电子信息,多个关键领域的项目现场接连传来阶段性捷报。
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复星医药创新疫苗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日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这一总投资规模可观的项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该项目占地约9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其设计覆盖了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生产的全链条功能。建成后,这里将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基地,而是整合复星医药全球疫苗研发资源的核心枢纽,重点攻坚新一代肺炎疫苗、流脑疫苗以及其他新型技术平台疫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升级。
另一边,在成都高新西区,总投资6.28亿元的沃格光电AMOLED光蚀刻项目也顺利完成封顶。该项目规划建设约6.8万平方米的自动化生产厂房,聚焦玻璃基后段工艺突破,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ECI技术,实现AMOLED玻璃基薄化、通孔、切割工艺一体化,提升面板精度与生产效率。目前,成都已聚集京东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58家,川渝地区聚集配套企业超100家,川渝地区配套率提升至49%。沃格光电集团董事长易伟华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京东方8.6代AMOLED产线提供高性价比的本地化配套服务。
而在毗邻兴隆湖的四川天府新区,中兴通讯西南科创中心的建设现场同样热火朝天。这个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项目,规划建设包括科研办公、高端实验室、核心数据中心等功能的综合性研发高地。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工程正全力进行地基基础施工。该项目被定位为中兴通讯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研发中心之一,未来可容纳超过3200名科研人员,它的建成将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注入一股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产业组团出海找市场大中小企业协同开拓动力足
不仅内部火力全开拼经济,成都的“开放引擎”也全速启动延伸到海外。10月11日晚,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灯火通明,一支由40余家本地工业企业组成的代表团正式启程,奔赴德国与法国,标志着“成都造·全球销”行动正式开启其精心策划的欧洲篇章。
此次欧洲之行并非简单的商务拜访,而是一次精准的产业对接与技术交流。活动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与先进能源等成都六大优势产业和12条重点产业链。在紧凑的行程中,将密集举办10场高层次交流活动,包括1场经济合作洽谈会、2场专题座谈会以及7场企业实地考察,以精准对接和深度互动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在法国,代表团将深入探访施耐德电气、道达尔能源等行业巨头。出行目标明确而深刻,不仅要推动从光伏组件、锂盐材料到储能产品、充电设施的“光储充放”全链条产品成体系亮相,更要深入学习欧洲在绿色能源、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模式,为“成都造”高水平融入欧洲市场疏通物流脉络、构建合作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活动也展现了成都出海模式的升级。据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产业出海”而非单个企业单打独斗,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走出去”。与此同时,代表团实现了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到“大中小企业协同出海”的转变,既展示了龙头企业的实力,也为不少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宝贵的国际舞台。美奢锐创始人颜焰直言,非常期待本次考察,因为德国、法国正是其数控刀具产品在欧洲的主要市场。蟲鑫生物创始人王顺则希望借此行“将产业推出去,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回来”。
这份期待的底气来源于此前实实在在的成果: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共组织3个政企代表团,先后赴中东、中亚和欧洲共5个国家,意向签单金额超60亿元。当文旅消费的“内热”与产业出海的“外畅”同频共振,成都正以更加成熟和自信的姿态,在“奋战四季度”的关键时期,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