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八天长假,甘肃乡村旅游交出亮眼成绩单。新华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1至8日,甘肃接待乡村游客1049.90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5%;乡村游客旅游花费36.2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6%。
连日来,甘肃依托雄浑壮丽的西部风光、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推出一系列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国庆中秋假期,甘肃游人如织。
“丝路游”热度持续攀升。在甘肃庆阳市环县环州故城,甘肃演艺集团带来的《胜利之光》民族管弦音乐会和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环州大剧院精彩上演,吸引众多游客观看。演出结束后,游客还前往环州故城古街体验非遗文化,学习剪纸、刺绣技巧,品尝环县羊肉“十八吃”等特色美食。夜幕降临,3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变换出中秋玉兔等图案,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红色游”同样受到游客青睐。庆阳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内,“时光邮局”、《青春·信仰》红色情景剧、VR实景体验“过草地”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此外,“红色文创市集”上的60余种文创产品,也让游客将红色记忆带回家;平凉市举办的“薪火相传八十载 平东抗战铸英魂”展览,用珍贵史料还原抗战岁月;武威文庙景区“红旗飘飘”国庆主题音乐会上,孩子们和游客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现场气氛热烈。
“自驾游”依然受欢迎。来自四川、陕西、青海等周边省份的自驾游车辆络绎不绝地驶入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村。这座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的藏族村寨迎来“双节”大考。返乡青年嘎玛龙珠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云上民宿”,将家中几间传统民居升级改造为民宿后,家庭年收入已从过去的几万元增长至数十万元。在扎尕那,越来越多农牧民通过经营民宿、农家乐,真正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甘肃省共推出20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活动类型包括文艺演出、非遗展演、美食推广、体育赛事,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种类多样。酒泉市霍去病“倾酒入泉”犒赏三军、“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张掖市西夏“云灼公主”特色讲解,武威市“雷台寻马记——当唐僧师徒遇见铜奔马”,兰州市“大漠丝路·梦回金城”活动等,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文旅消费体验。
此外,长假期间甘肃多地开启“宠客”模式。敦煌市实施“两免一平”政策,10月1日至8日,全市72个停车场、10782个停车位免费开放,涵盖机关企事业单位、A级景区、部分经营性停车场及宾馆酒店余位,同时设置临时停车点并实行柔性执法。城市公交全线路免费乘坐,方便游客出行。此外,市直机关食堂向公众开放,菜品按成本定价,自助餐18道菜仅20元/人,让游客实惠用餐。嘉峪关市推出“机票+景区”联动、“观演+游览”套餐等优惠组合,让游客省钱又省心。武威市在部分景区设置免费品尝点,游客可品尝小份月饼、三套车、沙米凉粉等特色美食。平凉市文旅局强化全域联动与精准监管,严格规范服务流程,持续优化旅游环境,全面落实24小时值守与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投诉处理及时。
丰富的文旅活动、优惠的政策措施以及贴心的游客服务,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文/胡蓉 图/马伊星)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