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云河 我是云河 2025年10月12日 15:03 上海
最近看到一个老乡给我一篇文章的跟帖,说“上海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谁往上数几代不都是外地人?”这话一出,底下附和的人不少,尤其是老乡们都非常有共鸣,他们都认为这也是他们的心里话。
他们的这种心态,我能理解,看着上海灯火辉煌,再回头看看自己老家,那种反差,那种落差,心里那股子不平衡,太真实了。
但仔细一琢磨,能感觉出这话里头藏着一个小心思:既然上海是大家建的,那上海的繁华,是不是也该有我一份?肯定应该有的,必须的啊!
这逻辑听着好像没问题,可经不起细想。
“举全国之力”这四个字,不是开银行,直接往上海账户里打钱,然后就可以躺着稳收利息,只赚不赔。它更像是在改革开放那会儿,国家给了上海一张“优先发展”的入场券。然后呢?全国各地有本事、有梦想的人,就像闻到蜜香的蜜蜂,“嗡”一下全飞过来了。你们说,是这些“蜜蜂”建了蜂巢,还是蜂巢吸引了“蜜蜂”?这是相互成就的事。
上海的家底,是可以忽视的么?同样,包括老乡们家乡在内的地方,也是有过“举全国之力”,结果却是以失败收场,这又是老乡们不愿意提及的事情了?说到底,政策是扶持,当地人才是关键,也就是说,老乡,你们才是关键!
更重要的是,当年选择来上海打拼,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自己的未来。这叫“用脚投票”。你付出了汗水,上海也给了你相应的回报——工资、机会、眼界。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不是无偿捐赠。你不能干完活拿了钱,几十年后回过头说,嘿,这整个厂子都该有我的股份吧?那当初那些没来,选择守在家乡的人呢?他们是不是也该有份?
好像很不幸的是,很多当初那些没来,选择守在家乡的人,他们还真的这么认为了,既然是举全国之力建成的上海,那么自然也有自己的一份了,看看自己可爱的家乡依旧贫穷落后,而在繁华富裕的上海却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福利在等待自己,于是老乡们就像潮水一样离开家乡,纷纷涌入上海,伸手索取他们认为的属于自己的那份财富。
所以,老乡们的这种心态,是把时代的红利和个人的奋斗,混为一谈,最后变成了理直气壮的索取。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不懂道理,只是不愿意承认,当年的选择,决定了今天的局面。“当然也有部分本地人,共同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才建成今天的样子”,老乡们就是认为上海就是他们外地人建设的,这功劳怎么能算到上海本地人的头上的呢?
可是,那老乡们能耐这么大,为啥不回去建设自己家乡呢?这问题问到根子上了。因为建设家乡,比在上海拧螺丝、送外卖要难得多。在上海,你只要做好一颗螺丝钉,就能享受整部机器运转带来的红利。而在家乡,你得自己想办法造一部机器。这需要眼光、魄力,还得吃得起苦。而且对于绝大多数老乡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像他们自己说的,留在老家,一家老小都养不活,连自己都养不活。
老乡,总说老天不公平。可老天爷或者说时代,给每个人的机会,其实就藏在选择里。你选择了安逸,就别羡慕别人的拼搏;你选择了远方,就别抱怨故乡的寂寥。
老天是公平的。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39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